新版《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实施两月有余,记者调查福州市场发现,以前随处可见的有机食品,如今很难买到。
记者逛了10多家商超,只见到三家门店有售。业内人士表示,新办法实施后,有机转换食品将退出市场也是令市面上有机食品数量大减的原因之一。
在福州古田路、工业路多家超市,记者发现,以往琳琅满目的有机蔬菜、有机大米、有机奶粉和有机米粉等大大减少,部分超市甚至难觅有机食品的影子。
为何新规执行后,有机食品数量骤减?“新办法实施后,有机转换食品已退出市场,一些与有机擦边的食品也不得再销售。”超市的工作人员解释说,主要是现在一些产品还没有进入认证程序,所以难以得到认证标识。不过也有专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是因为新的有机认证办法要求严格所致。比如,以前在有关有机配料含量等方面没有明文规定,有些商家只要加入一点有机配料,就宣称是有机产品。新规执行之后,有机认证的要求大大提高,很多原有的商家便自然被淘汰出局。
有机苦瓜28.5元/500g、有机西红柿25.8元/500g、500ml有机酱油39.8元、300ml有机香醋19.8元……记者连续走访了几家卖场后发现,和普通商品相比,有机食品可谓量少而“金贵”。以苦瓜为例,超市普通苦瓜的售价约为5元/500g,是有机苦瓜售价的六分之一。或许是为了招揽顾客,不少有机食品还推出促销活动,不过消费者似乎并不太买账。
在古田路一家大型超市的蔬果区,记者看到仅有产自青岛的蓝莓有“有机食品”标识,所有蔬菜的包装上均没有“有机蔬菜”的标识,大多只在包装上贴着“绿色”或者“无公害”标签。“有机蔬菜价格通常会比普通蔬菜贵3倍至5倍,很多消费者觉得贵,而蔬菜保鲜期就那么几天,卖不出去就坏了。我们如果进有机蔬菜,亏本太大了。”蔬果区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蔬菜,以往有机大米在超市也并不少见,但昨日记者在几家超市寻找有机大米却难觅踪影。
对此,一些绿色有机食品销售业内人士表示,有机转换食品将退出市场也是新规的主要变化之一。在新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执行后,整个行业面临一场淘汰和洗牌,市场上有机食品数量锐减主要是因为淘汰了一些“伪有机食品”。
据介绍,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不能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产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并拒绝基因工程生物及产物,而且还对周边土壤、水分等有严格要求。由于有机食品与普通食品存在较大利差,容易产生“伪有机食品”,有机食品新规加强了监管力度,有利于倒逼行业更加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