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规定市场上销售的有机产品,将加施带有唯一编号的有机码、认证机构名称或有机产品认证标志。之前已获得认证但不在《有机产品认证目录》 范围内的认证证书,证书有效期满自动失效。
并且,新《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 还取消了有机转换食品,所有进口至中国市场销售的有机产品,即使在国外已通过国际有机认证,也必须再通过中国的有机认证方可标示为“有机产品”。购买时认清三大因素。
“消费者购买有机食品不能盲目,需认清三大认证因素,有机产品国家标志、认证机构名称、有机码。”南长工商局经检大队执法人员介绍。
认证机构名称由国家认监委批准的第三方机构来认证,通过有机码,消费者可以登录国家认监委官方网站中的“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查询每一张有机认证证书唯一的信息,证书信息中标示了认证机构、证书编号、获证企业、认证证书类型、认证产品名称、生产基地名称和地址、认证年产量等。
消费者购买到有机产品后,可刮开有机标志上的涂层获取有机码,到国家认监委网站输入查询是否为真正有机产品。另外,在选购国外进口有机食品时,如果在外包装上未发现国内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对该产品的认证标志,则说明该进口食品未被国内认可,是不可以作为进口有机食品在国内销售的。
新《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2014年4月1日起实施,堪称“国际最严格标准”。两个月来,市场上流通的有机食品已经明显减少。昨天,记者走访了几家大型超市,现存有机食品多数是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生产,种类多为大米、食用油、干货等保质期相对较长的食品,打着有机口号的生鲜类食品几乎绝迹。转而代之的是,利用“绿色食品”标签和精美的包装来吸引顾客。
市场上有机标签少了
记者在市场上调查发现,现存的有机食品少之又少,而且多数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生产,种类多为大米、食用油、干货等保质期相对较长,通常在6个月以上,而生鲜类有机食品几乎绝迹。不过,少了“有机食品”标签,而出现了不少包装精美的精品蔬菜以及贴着“绿色食品”标签的绿色无公害食品等。它们虽不是有机食品,但价格却仍然和有机食品有得一拼。
“新规出台前,有机产品种类涉及生鲜产品、乳制品、调味品、蔬菜、水果、滋补品等,铺天盖地,鱼龙混杂。只要沾上有机的边,价格立刻变成普通食品的2—5倍,利润空间极大,所以市场上一窝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有机食品,通过迎合消费者崇尚绿色、健康、天然食品的理念来吸引顾客。而新规出台后,生产的有机食品几乎就没有了。”南长工商局的执法人员说。
有机产品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不能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产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还拒绝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并且对周边环境、土壤、水等有严格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