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加快农民致富步伐,这绝对不是吹牛,进贤县温圳镇康山村实实在在的例子就摆在这。
8月20日下午4点,进贤县温圳镇康山村,似火骄阳炙烤着汇得能永生绿色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基地。在成行成列的菜地里,社员们正头顶烈日,汗流浃背地翻耕菜地、播种菜籽。60岁的章文水挑着水桶,和年轻的合作社社员一起,干劲十足地忙着给刚出苗的芹菜浇水。“我们现在搞的是有机农业,比过去更挣钱了,能不来劲嘛!”章文水说。
章文水是进贤县温圳镇康山村人,也是永生绿色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的创始社员。2008年10月,种了几十年水稻的章文水和其他四个村民一道,凑齐300万元资金,流转了200亩土地,种起了蔬菜。
虽然种的是常规蔬菜品种,销售范围也仅在县城周边,但5个人还是很快就见到了高收益。“以前种水稻,碰到好年景,除去农药化肥,每亩田一年才挣一千四五百块钱,这还没算自己的劳力。”章文水说,“组建合作社种蔬菜后,每亩蔬菜一季的纯收入就有两三千块钱,一年种两季就五六千块钱了。我在合作社做事,一个月工资2166块钱,比种水稻强多了!”
永生绿色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灿烂“钱景”被种了一辈子水稻的村民看在眼里。很快,要求加入合作社的村民越来越多,合作社的蔬菜种植面积也随之不断扩大。截至2013年,这个创始初期只有5个成员、种植面积200多亩的种养合作社,发展到了有社员107户、种植面积1320亩的规模,并形成了带动周边200户村民、400亩蔬菜种植的辐射效应。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康山村村民就这样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而2013年10月江西汇得能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到来,更是让康山村民实现“种菜致富”的梦想提速了。
汇得能是一家从事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的清洁能源生产公司,该公司将收集来的畜禽粪便进行厌氧发酵后,再把沼渣、沼液制成了可用于蔬菜、水稻、瓜果种植的有机肥。汇得能目前没有自己的种养基地,他们找到永生合作社,看中的是这里靠近抚河水质好、附近没有工矿企业及适合从事蔬菜种植的砂土壤等多种优势。
很快,汇得能与永生合作社达成合作意向,双方以各自占股50%的形式,组建新的合作社——汇得能永生绿色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有机蔬菜种植。去年11月,汇得能出资建起了60个蔬菜大棚,使合作社的大棚数增加到了81个。同时,该公司在合作社基地旁建设了一个360立方米容量的沼液池,定期用槽罐车从其进贤分公司拉来沼液,通过敷设的全自动水肥喷灌设施,给基地的蔬菜用上了有机肥。此外,汇得能还从农业大学请来蔬菜专家,每星期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并在早春蔬菜播种的时候,以订单农业的形式,早早地就把合作社的蔬菜卖到了南昌。
汇得能一出手,招招击中提高产量、提升品质,扩大销量、增加收入的“命脉”。通过今年上半年第一季蔬菜的种植,合作社理事长艾文财已经看到了有机农业的“不同之处”。用了有机肥后,基地蔬菜的抵抗力大大提高,死苗的现象再未出现,以前菜地里常见的土壤板结也看不到了。“我们以前种的丝瓜,每根都只有20来公分长;现在的丝瓜都50多公分,而且又粗又壮。”艾文财说,用有机肥后,蔬菜长得快、长得大、长得多,产量大幅增加了,收入也随之高了。
有机肥带来的不仅是产量的增长,更有质量的提高。由于蔬菜抵抗力的增强,加上使用有机叶面喷施肥,合作社的蔬菜今年上半年没打过农药,品质更好了。今年豆角上市后,当地市场的零售价在每斤1-2元之间,而合作社的豆角却都在3元以上,小白菜的价格也高出市场零售价0.5—0.6元。虽然价格高了不少,合作社的蔬菜却并不愁卖。每天合作社的蔬菜一到菜场,消费者便蜂拥而上、争相抢购。艾文财说,用有机肥种的菜口感比用化肥种出来的更嫩、更甜、更软。
用有机肥种菜后,基地蔬菜的产量大了、品质高了,卖价高了、收入也多了,可要做的事情却少了很多,这让章文水觉得越干越有劲。艾文财粗略算了下,去年合作社的纯利润是320万元,今年用上有机肥后,基地的纯收入将超过400万元。“这都要归功于‘有机农业’的‘绿色动力’!”艾文财说。
有机农业不仅让人民的食品安全得以保障,更让农民翻身致富,当家做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