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谨防农地流转“毁约弃耕”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聚焦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谨防农地流转“毁约弃耕”
发布日期:2015-05-02 07:05:00  浏览次数:6

  近期,一些地方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了“毁约弃耕”现象,如一些下乡资本去年刚和农民签订了5年、10年“包地合同”,今年就单方面解除合同,强行退回耕地,使土地变成了杂草丛生的荒地。土地流转犹如坐“过山车”,让农民十分无奈。

  这种“毁约弃耕”现象,暴露了近年资本下乡种地的盲目性。一方面,一些资本进入土地流转不是为了规模化粮食生产,有的是以非粮化为目标,有的则是为了“圈地”,更有甚者部分资本是为了套取国家补贴而进入土地流转。另一方面,从目前一些地方的资本下乡来看,下乡资本构成复杂,其中不乏房地产、建筑、钢铁、煤炭等行业资本。这些资本进入农地流转,有的是看到了国家对农业政策的利好,有的是基于朴素的农业情结。但大都对农业基本属性、农业投资的复杂性、长期性和风险性缺乏深入认识,属于盲目跟风。一旦事与愿违,就打起了“退堂鼓”。

  “哪样赚钱做哪样”,本是资本的特性。一些下乡资本选择“毁约”做法,也可能是一种无奈。毕竟,资本进入土地流转是为了从中赚到钱。然而,资本想进就进、想出就出,用农民的话说,简直是在“玩”农业,这必然会损害农民的根本利益,也会影响粮食生产。

  随着“尝鲜期”过去,那些不是真正为了规模化粮食生产的下乡资本,就会纷纷打起了“退堂鼓”,这也正是亟需关注和重视的。要避免“毁约弃耕”现象,一方面要加速培养本土化的粮食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组建农业生产合作社。另一方面要加强包地合同风险控制,设立准入门槛,订立经营合同,确保让真心参与规模化粮食生产的资本进入到农村土地流转中来。只有这样,土地流转才能真正在粮食生产中发挥积极作用。

  (湖北省大冶市财政局 张绪才)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