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幸福和社会的财富。正是这些普通劳动者的双手,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未来,实现了劳动的价值。“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记者拿起相机,记录下身边朴实的劳动者和他们平凡的双手,并就“劳动的价值”“劳动改变生活”等话题进行了采访。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左图:舒堂婆在育秧大棚里搬运秧苗;右图:舒堂婆双手捧着秧苗(拼版照片,4月15日摄)。
舒堂婆,65岁,江西省南昌县泾口乡农民,种田50年,年收入3-4万元。“我这双手不会干别的,种田没说的,辛辛苦苦把3个伢子(子女)拉扯大。现在,两个儿子都在省城大企业上班,赚的比我多。大棚里的秧苗长得壮实,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
左图:张凌云在景德镇市一家瓷厂内挑选陶瓷素坯(2014年7月18日摄);右图:张凌云在创作陶艺作品(4月10日摄)。
张凌云,41岁,景德镇陶瓷艺术家,“我的双手能将不起眼的泥土变作精美瓷器,为我自己甚至他人的生活带来美的享受。是双手使我成为了一个丰盛的创作者,帮助我让更多人看到了陶瓷艺术的无限可能。”
左图:夏玲杰在江西省拳击队训练场内训练;右图:夏玲杰在训练前给双手绑上护带(拼版照片,4月22日摄)。
夏玲杰,24岁,浙江宁波人,江西省拳击队队员。9岁开始练习拳击,2010年进入江西省拳击队,曾获得城运会52公斤级比赛冠军,世界军人锦标赛亚军,年收入8万元。“拳击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双手受伤是家常便饭。我靠这双手已经击败了许多对手,也靠着这双手让爸爸妈妈住上了新房。将来我还要拿下全运会的金牌,还要冲进奥运会的赛场!”
左图:汤冰亮在按摩室休息;右图:汤冰亮在为客人按摩(拼版照片,4月23日摄)。
汤冰亮,43岁,南昌市九仁堂盲人按摩中心按摩技师,从业12年,年收入5-6万元。“30岁前,我在家无所事事,也帮不了家里什么忙。自从学了盲人按摩,我不但可以用双手养活自己,还能寄钱给老娘。干按摩12年了,我的手指骨节处要比一般人要粗壮许多,回头客们都说我的手有劲,按着舒服,在我手上治好的颈椎、腰椎病人就好几十个呢。”
左图:尹劲在南昌三丰自动化有限公司展厅内操作机械手;右图:尹劲操作的机械手(拼版照片,4月22日摄)。
尹劲,26岁,南昌三丰自动化有限公司的电气工程师,从业4年,年收入10万元。“我们公司的‘机械手’虽然比起国外的先进产品还有些差距,但市场竞争力还是很强的。机械手工作精度强、生产效率高,将应用到各个行业领域,我很看好它。我希望凭借对机械手的了解和操作技能,能在这个城市扎下根来。”
左图:张丙侠在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一茶厂里;右图:张丙侠在茶厂里采摘“谷雨茶”(拼版照片,4月15日摄)。
张丙侠,62岁,安徽颍上人,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茶厂采茶工,从业3年,“这两年,我去过好几个地方采茶,一去就是二十多天,可以赚到2000元,年纪大了能赚一点是一点。就是怪想老家的两个大孙子。结了工钱,给两个小家伙儿买点书啊、本啊什么的,希望他们能好好读书,以后做大事。”
左图:付俊浪在高炉前工作;右图:付俊浪戴着棉手套在炉前高温下作业(拼版照片,4月28日摄)。
付俊浪,33岁,方大特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炉前工,从业12年,年收入7-8万。“炉前工最怕夏天,炉前铁水的温度高,手上还得戴着棉手套,手上身上都是汗。现在,工人们有了专门的休息室,炉前还装了防尘罩,工作环境比以往强多了。和工友们关系处得好,收入也挺满意,靠双手劳动吃饭,心理踏实。”
左图:苟仕毅在中铁隧道集团南昌红谷隧道项目工地上;右图:苟仕毅的手厚实有力,扎钢筋的工作让这双手很容易长出老茧,每个月他都要用刀削掉手上的老茧(拼版照片,4月28日摄)。
苟仕毅,32岁,云南绥江人,中铁隧道集团南昌红谷隧道项目钢筋工,从业6年,年收入6万元,“我参与过北京4条地铁的建设,现在又在建江底隧道,都是大工程,感觉挺自豪的。干钢筋工6年了,一个工程接着一个工程,一个城市换着一个城市,出来打工久了,就是想家,想老婆和孩子,能用我的这双手养活一家人,再苦再累也值了。”
左图:刘丽萍在南昌市育智学校上手语课;右图:刘丽萍用手语和孩子们交流(拼版照片4月23日摄)。
刘丽萍,33岁,南昌市育智学校特殊教育老师,从业14年,年收入4万元。“面对残障孩子,考验我们特教老师的是耐心和责任心。我希望用我的双手教会更多孩子用手语表达自己,传递爱心,走出自己的世界,拥抱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