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特招农村考生是教育公平的制度“补丁”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聚焦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特招农村考生是教育公平的制度“补丁”
发布日期:2015-04-17 09:08:00  浏览次数:19

  面向农村贫困地区招收优秀高中毕业生,是一种公平主张的落地。重点关注寒门子弟,在录取分数上有一定降幅,这些都是公正的趋向,是教育公平的制度“补丁”。

  4月15日,清华大学“自强计划”、北京大学“筑梦计划”相继公布,接受农村考生单独报名,在录取分数上有一定降幅,其中清华最多降60分。(相关报道见5版)

  北大、清华是我国的顶尖学府,代表着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准,寄托着一代代国人的精神情结。京外的一些省市区,每年的招录指标非常稀少,能进入这两所学校的农家子弟更是凤毛麟角。当前,上大学虽已不是农家子弟上升的唯一通道,但仍是最主要的通道之一。乡土社会对此依然非常看重。倘若某乡某镇出了个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几乎无一例外会成为人们奔走相告的喜讯。

  过去我们总是批评一些地方的“状元”崇拜、名校崇拜,这是针对教育改革而言的。换个角度看,看似很不理性的崇拜,不也反映了这些地方、民众对稀缺教育资源的渴求,对社会公平的期盼吗?越是在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重点大学招录指标的稀缺性就越显著。为什么很多北京的年轻人,很难理解云贵川等地农村学生对首都高校的“迷信”?处境不一样。且不说大城市“地校共建”的招录优厚待遇,单论基础教育条件和质量的差距,就会令人瞠目。基础设施、教学质量的巨大差别,决定了起点的不同、受教育机会的悬殊。这正是教育公平的硬伤所在。

  当然,绝对的公平是理想化的,更多的是一种总体上的公正,对不同群体,不同地区,利益、诉求的平衡。中国的高考制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做到了相对公平——除此之外,人们暂时还想不出更公平的办法。但是,这种相对公平是动态的,它必须不断适应新趋向、新变化。比如这几年,重点大学农村生源一直呈下降趋势,寒门子弟实现求学梦想的路径越来越窄,农村以及偏远地区百姓的公平焦虑增强,整个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放缓,这是当前亟须调整的地方。

  李克强总理在近两年的全国两会上多次强调,“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让更多的年轻人,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上升通道”,这就是一种崇尚公平、行大道、惠民生的鲜明导向。公平是一种美德,需要用心去浇灌。清华、北大等顶级学府推出专项计划,面向贫困、农村、边远地区招收自强不息、德才兼备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就是一种公平主张的落地。重点关注寒门子弟,接受农村孩子单独报考,在录取分数上有一定降幅,这些都是公正的趋向,是教育公平的制度“补丁”。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北大、清华打的这两道“补丁”,意义不只是每年向农村考生多提供百八十个招录名额,它还是一个国家的高等学府对教育公平的基本态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公平正义的孜孜追寻。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