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谈④更加重视困难群众的获得感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观点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谈④更加重视困难群众的获得感
发布日期:2015-04-14 09:14:00  浏览次数:22

  本报评论员

  “小康”既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更承载着数千年来老百姓对于美好生活最朴素的追求与向往。今天,我们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比于古人的朴素愿望,无疑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涉及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各领域,但其中最为本质和重要的内容,却穿越千年,恒久不变,那就是要不断改善民生,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是建成全面小康必须打牢的底座,是衡量评判一切发展的准绳和标尺。正如同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一样,小康社会,归根到底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首先要不断提高居民特别是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小康社会,既要国强,也要民富。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们取得了“国富”的阶段性成果,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均已位居世界前列,有能力去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向“民富”,让居民收入“跑赢”GDP,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增长的蛋糕。老百姓“有钱花”,这既是拉动内需、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潜力所在,更是提高全社会生活水准、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需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是民生之本得到保障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居民增收的动力之源。当前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我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在工业化城镇化浪潮中,数以亿计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洗脚进城”,必须保障他们实现稳定就业,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能够“扎下根”,而不是空有一个“城里人”的名头,却行走在城市的边缘。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要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把经济发展蛋糕做大,把就业蛋糕做大,使人们无论在城在乡、务工务农,都能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增收致富。同时,要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扶持、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劳动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工作,协助劳动者实现充分就业。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还要注意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共同富裕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前提下,要更加关注那些还没富起来甚至还处于贫困状态的人们,通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缩小收入差距,使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要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避免出现“一户一千万,八九穷光蛋,平均算一算,都有一百万”的情况。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全面小康,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要持续促进农民增收,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不让农村这一头、不让任何一个民族掉队。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最终还需要社会保障织牢“安全网”。只有解除了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老百姓不用担心因病返贫、老无所依,他们挣了钱才敢痛痛快快地花,日子才会真正过得舒心,内需也才能真正启动。要保住基本,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住房等诸多方面构建起完整的社会保障安全网;要兜住底线,对因病、因灾等特殊原因陷入困境,基本保障兜不住的情况,要进行社会救助,绝不能让无家可归、因贫弃医等现象频发;要促进公平,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农村医疗、教育等原本较为薄弱的民生领域加大保障力度,把公正贯彻到社会最底层。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