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代表委员聚焦传统村落保护难题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聚焦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代表委员聚焦传统村落保护难题
发布日期:2015-03-10 17:05:00  浏览次数:7

  像保护耕地一样保卫“乡愁”——代表委员聚焦传统村落保护难题

  新华网北京3月9日新媒体专电(“中国网事”记者涂洪长 胡星 高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智慧城市,要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全国两会期间,传统村落保护话题引起代表委员们的强烈关注。

  吊脚楼人去楼空怎么办?民族特色老建筑能不能装上铝合金门窗?古村落旅游开发热潮蕴藏哪些风险?地方官员在保卫“乡愁”的过程中如何作为?这些,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古老村落面临现代文明冲击 

  黔东南州黎平县地扪村保存着延续700余年的侗族建筑,其侗族干栏式木构民居与地貌、山水融为一体,极具民族特色。然而,记者近日在地扪村看到,村中“插花”一般出现了不少砖石结构的新房子。老支书吴胜华说,目前全村已有100多户人家提出或已盖了青砖白瓦的楼房。

  “古村落大都位置偏远、交通闭塞,发展相对落后,一些古老建筑、自然风光、传统习俗才得以留存和传承。”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陈顺祥说,现在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速度很快,如果再不保护,过个三五年,这些古村落可能就被拆完了。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伟江乡布弄村党支部书记蒋锦坤说,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推进,许多自然村寨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乡间的石板路被水泥覆盖,农民住进了楼房,曾经的吊脚楼越来越少,家乡特色正在一点一点消失。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黔东南州州长廖飞说,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呈现“三难”状态:一是在强化保护和合理开发方面,难以精准拿捏。比如一些地方的古村落旅游开发常常面临过度商业化的指责。二是在传承特色和现代融合方面,难以完美结合。比如吊脚楼、木房子等,很多专家觉得要保护,但群众有小康生活需求,改造愿望强烈。三是在文化遗产和文化产业方面,难以深度嫁接。村落不是“死”的东西,还承载着风貌、建筑、庆典、手工艺等一系列“活”的东西,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往往面临矛盾。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