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巨变中的中国乡村何处去:青壮年离村人情冷漠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聚焦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巨变中的中国乡村何处去:青壮年离村人情冷漠
发布日期:2015-03-27 09:44:00  浏览次数:12

  点击进入下一页

  山西省芮城县,一位老人在夕阳下翻晒柿子

  乡村新慈善遭遇旧逻辑 

  临近春节,接到镇中心小学老校长电话,邀请我于正月初四参加本镇2015年春节乡亲恳谈会暨教育基金理事会。基金会理事几乎都是本镇的有钱人,捐资数额都以万元计。作为本镇为数不多的博士之一,且在大学任教,并非理事的我也得邀参会。

  一

  教育基金会于2011年成立,是本县第一个乡镇级别的教育基金会,其资金主要用于本镇的奖教助学,奖励近年考上重点高中或大学的学生,以及给予教师补课补贴等。自成立以来,基金会各项运作逐步走上正轨,账户独立,章程逐步完善规范。然而,该基金会还是遇到了发展瓶颈,资金方面一直未能扩容,乡贤们的参与热情不增反减。2014年春节,仅有8人参加,其中基金会理事只来了一半,理事长也未能出席。今年,本镇书记、镇长亲自与理事联系,并让各村干部动员本村近年涌现的“新富人”参与2015年的聚会,为基金会资金扩容。因此,今年到场人数达33人,受邀者主要是企业家和正科级以上干部。会议由镇书记、镇长主持,其间,县长也前来捧场。在多方动员之下,部分企业家当场拍板续捐,另一些依然没有动静,有的还被当众点名要求表达一下心意,有的则悄悄离开会场……现场捐赠资金达69万元。

  应该说,成立教育基金会是件好事,有利于家乡人才培养。但作为初次参会者,笔者发现了两个有意思的现象,一是参会人员与先期主办方通知动员的对象相差较大,一些在村里热心公益的人并未参加;二是一些人对本村公益事业捐资甚多,但在乡教育基金会捐资数额并不高。这是为何呢?

  二

  在乡教育基金会的这次捐资活动中,村干部曾多次动员我的一位堂叔参与,却被婉拒。堂叔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去上海闯荡,虽不算大富,但也积累了可观的财富。近年来,他在家乡做了不少善事:为家境较差的哥哥免费建了一栋房子;每年回家,都会给本家族的老人送钱送礼物;在笔者上学期间,他多次主动予以资助;今年一听说村里要修建祖屋,首先允诺捐资1万……乡里乡亲对他热心家族公益事业、慷慨资助家族内部成员的行为赞不绝口。然而,他却不愿意参加乡镇教育基金会的活动。他说:“我知道去就是捐钱,我没太大兴趣,自己有能力就帮助自己的家族做点事情,其他的哪能管那么多?”

  另一位村民,从事建筑行业多年,家产已有上千万。2011年,他捐给基金会3万元,也是乡教育基金会的第一任理事之一。今年的大会上,他一言未发,被主持人点名续捐了1万元后,很快离开了会场,也没参加午宴。看得出,他捐资的热情不高。但早在几年前,他一人就为村里修路捐资10多万。今年,他打算在老家新建6套连体别墅,耗资约300万元。其中三套给他自家三兄弟,另外三套则给三个堂叔。除了他自家一个兄弟外,其他人并无建别墅的能力,但他允诺,其他人只要出资10万,资金缺口全部由他兜底。显然,对他来说,同样是公益,家族的事情重于村庄的事情,村庄的事情重于乡镇的事情。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