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美丽山水城市”成为重庆城市定位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园林 » 资讯 » 行业聚焦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美丽山水城市”成为重庆城市定位
发布日期:2014-09-04 14:16:35  浏览次数:19

三农B2B网讯  重庆既是绿野仙踪的“山城”,也是江水氤氲的“江城”,山水环绕是每一个重庆人独有的记忆。9月3日,重庆市规划局就全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4年深化成果进行了解读。其中,“美丽的山水城市”首次写入城市性质,并首次提出建设串联乡村旅游资源的“绿道体系”。

 

从“依山傍水”到“山水入城”

 

据介绍,建国以前,因工业化、机械化建设落后,水路是主要的交通通道,重庆的城镇多依山傍水而建,受地形地貌影响,规模一般较小。

 

“但建国后至今,交通格局由水路向公路、铁路、航空的多样化发展,城镇发展打破了‘山水’的瓶颈限制。”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谈道,跨江桥梁与穿山隧道的修建,使得城镇空间格局由“依山傍水”演变为“山水入城”。大山、大水与城市相伴而生,小城镇、乡村环绕在城市外围。

 

“美丽的山水城市”首次写入城市性质

 

“之前虽然多次提到建设‘美丽山水城市’,但都没有作为城市定位。”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彭瑶玲告诉记者,在《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4年深化)中,首次增加了“美丽的山水城市”的城市性质论述。

 

据介绍,重庆美丽山水城市规划以“充分利用自然山水田园、森林绿化、历史文脉、山城形态等特色资源”为原则,彰显重庆国家中心城市与众不同的“自然山水之美”、“城市形态之美”。

 

“具体来看,规划构建登山步道,打造亲水活动岸线,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有利于市民能够更便捷地享用山水资源。”市规划局有关人士表示,在保护农林资源的基础上,利用原有的机耕道、滨河步道,构建城乡绿脉与农田林网系统,保留广大农村地区的田园风光,同时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

 

首提“绿道”概念串联乡村旅游资源

 

在此次总规深化中,提出利用山体资源,构建登山步道为主的郊野绿道体系,并结合城中孤立山体和分层台地,构建以城市步行道为主的城市绿道体系。

 

“这是重庆首次提出‘绿道’这一概念。”彭瑶玲说,此前提出的步道是城市内部的慢行系统,而绿道是结合平行岭谷进行建设,将乡村旅游资源串联起来,通过规划将居民的生产作息与环境进行结合。

 

此外,总规深化也提出要结合滨水岸线,发展以游船为主的水上观光体系,并建设缆车、过江索道、垂直电梯、扶梯、登山步道等特色交通设施。

 

首次提出特色资源保护

 

总规深化指出,要切实保护基本农田、森林、山、河、湖等生态空间,以及城市内部的大型山体、山脊线、次级水系和峡、滩、碛石、岛、沱等生态景观资源。

 

“包括峡、沱、滩等等特色资源,我们是第一次在总规里提出要进行保护,这是个很大的进步。”彭瑶玲说,要实现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统一规划、有序布局、合理开发、科学发展,从而划定生态红线,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彭瑶玲表示,除了大山大水,全市范围内的中山、中水也需要进行保护,目前已经初步梳理出保护名录,下一步将进行落实。

 

此外,全市还规划划定长江、嘉陵江保护范围,175米水位以下的消落带内按照湿地建设的模式种植水生植物,175米水位以上、位于滨江控制区内的区域建设公园。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