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低碳生态城"遍地开花严防陷入误区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园林 » 资讯 » 行业聚焦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低碳生态城"遍地开花严防陷入误区
发布日期:2014-07-28 09:17:56  浏览次数:19

三农B2B网讯  近年来,全国各地20多个“低碳生态城”呈遍地开花之势,在绿色城镇化的大旗下,房地产业随之掀起了一场绿色住宅运动。不过专家提醒,只有成本适当、自身可持续、可推广复制的低碳生态城发展模式,才能推动房地产业绿色转身。

 

新城不冠以“低碳生态”就out了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到无锡中瑞低碳生态城,再到与美国、德国、丹麦、加拿大等国家的合作,眼下我国各地已有20多个“低碳生态城”。除国家级的绿色生态城区外,众多开发商也打出绿色低碳牌,纷纷抛出节能环保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理念。一时间,房地产绿色转身蔚然成风。

 

今年来,各地纷纷响应国家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以天津市为例,明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绿色建筑”将占三成。凡新建示范小城镇、保障性住房、政府投资建筑和2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以中新天津生态城、新梅江居住区、于家堡低碳城区为示范区,重在推进区域性绿色建筑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绿色发展最重要的是理念和技术选择问题。过去我国很多建筑物并未按照节能标准建造,这方面节约的潜力非常大,而且技术都是成熟的可以做到的,关键是选择问题。

 

同时,“绿色节俭可持续”的理念也是需要业界秉持的,片面追求“高大上”,势必是浪费的,又何谈低碳生态。近日,南京市宣布青奥会“帆船大楼”为节能自减面积。这座最抓人眼球的赛事指挥中心起初设计的建筑面积为4 .5万平方米,但最终建成的面积只有1 .4万平方米,还对高度进行了压缩,大大节约了成本。

 

可以说,现在全国各地的新城不冠以“低碳生态”就out了,房地产项目不尊重绿色理念、不运用节能技术也out了,而消费者不愿意为“低碳生态”买单也可能会out。

 

“技术本位”和“逆城市化”误区

 

不过也有消费者担心,“低碳生态”会不会增加自己的支出呢?专家认为,由于绿色技术应用规模和水平的提升,其应用成本也相应降低,从长期来看还会降低城市社区、单体建筑的运行成本。但要防止“技术本位”的误区,片面以“高科技、高代价、高指标”来追求零排放。

 

“技术本位”的典型代表是阿联酋在首都阿布扎比郊区兴建的马斯达尔生态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说,马斯达尔生态城规划设计供5万人口居住,投资则高达220亿美元,“高昂投资,高技术创新,使其难以推广复制。”

 

仇保兴认为,“技术本位”模式的误区在于为了新技术的集成使用而设计城市,而不是为了“人的生活更美好”。其昂贵的建造维护费用,往往使项目难以进行;或需要长期的研究过程,充满不确定性。忽略了城市改造的渐进性及居民的自主创新能力,最终成为“低碳的居住机器”。

 

而另一种“逆城市化”的误区认为,城市代表着高碳和问题,而不是解决之道。位于辽宁省本溪市的黄柏峪村是“逆城市化”的典型代表之一,这个号称可持续发展示范村的村落,面临着大量新修的“低碳”住宅无人愿意居住的尴尬。

 

黄柏峪村的低碳示范项目与当地建筑文化、居住习俗脱节,忽视了本地化的低碳材料和传统智慧,因而对这种外部植入的低碳“新子系统”,当地人表现出不理解不支持。

 

仇保兴说,“逆城市化”模式错误地认为市场机制能自发促进城市进化到低碳发展阶段,提倡倒退到农耕社会生活方式,远离现代城市文明,是被动适应而难以持续的。



 

走“成本适当、可持续、自进化”之路

 

究竟怎样的低碳生态城才是符合我国绿色城镇化实际的呢?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有为说,要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应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

 

“低碳生态城的良性模式应该是建造成本适当,自身可持续,可推广复制,并可自进化改进的。”仇保兴认为,低碳生态城要采用合适的技术为主,而不是昂贵的高技术。要尊重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普通居民的利益,有创造力的规划管理过程,具有持续减碳的自进化能力。

 

“老百姓过好日子与使用绿色产品是不矛盾的。”刘世锦说,要倡导人们绿色出行,关键是公共交通服务要跟上。在北京,一些购置了汽车的人,现在日常上下班已经不开车了,而是乘坐地铁。城市的低碳公共产品供给增加了,老百姓选择面就宽了,这样的节能环保会受欢迎的。

 

这方面一些国际经验值得借鉴。“在瑞士,为了减少交通流量,低速交通会优先于机动车交通,城市中大量使用公共轨道系统,以减少机动车的使用。”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副主席尼科尔?慧兹?施耐德说。

 

专家为我们大致描绘了一下理想的低碳生态城,既有紧凑、混合的城市空间,也有宽敞的田园。拥有绿色交通设计,路网密度增加,而街区边界缩短,适合步行、骑自行车这样的低碳出行方式。水资源方面大规模应用灰色水、黑色水分离技术,洗澡水等经过处理成为中水,又可以利用来冲马桶,可以提高节水率35%。大规模运用太阳能技术和地源热泵技术,建筑能效大大提升。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一些低碳生态城的实践取得了积极进展,我国绿色城镇化整体上仍处“初绿”阶段。以建筑能效提升为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巡视员武涌说,新的路线图指向由节能向绿色转变、单体建筑向绿色生态城区转变、建筑的浅绿向深绿转变。

 

可以说,“成本适当、可持续、自进化”,由浅绿入深绿的发展模式,也为房地产业绿色转身指明了方向。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