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云南:城镇化建设导致湿地破碎化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园林 » 资讯 » 行业聚焦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云南:城镇化建设导致湿地破碎化
发布日期:2014-07-15 09:28:11  浏览次数:22

三农B2B网讯  云南省林业厅刚刚完成的云南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显示,由于对湿地长期过度开发利用,云南省湿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城镇化建设中,依托湿地开展建设的项目持续增加,自然湿地人工化较严重,造成湿地破碎化。同时,全省18%的湿地存在不规范旅游现象。

 

此次调查获悉,云南有湿地总面积56.35万公顷,主要分布在普洱市、昆明市、大理州、玉溪市、迪庆州和怒江州。其中长江流域分布的湿地面积最大,占全省沼泽湿地面积的82.93%。调查发现湿地植被型12个,湿地植物群系189个。记录到湿地高等植物227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2种,云南特有植物116种。记录到湿地脊椎动物100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7种,云南特有野生动物237种。此次调查,改写了云南省在湿地资源数据方面掌握不全面,数据缺乏的现状,为全面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和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显示,云南湿地保护形势严峻:滇中、滇东北地区沼泽化草甸和淡水泉湿地在10余年间消失近40%;部分湿地生态功能退化。28%的自然湿地面积外来生物入侵严重,25%的湿地污染威胁严重且治理难度大,超过50%的沼泽及其沼泽化草甸湿地过度放牧,18%的湿地存在不规范旅游现象。

 

由于长期对湿地功能的生态价值认识不足,湿地保护管理能力薄弱。在城镇化建设中,开垦、围垦、随意侵占、改变用途等现象日益突出,云南省的自然湿地保护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湿地保护重大事项协调、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湿地公益保护、湿地生态补偿、湿地保护管理评估等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和完善。各地湿地管理机构还不健全,管理技术人才缺乏,保护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湿地科技支撑滞后。

 

针对这些问题,2013年出台的《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中规定,县级以上政府要建立湿地保护机构。

 

“过去,湿地保护机构的行政管理职能和行政执法权不明确,难以对湿地进行有效管理。”云南省林业厅厅长侯新华说,“要扭转自然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的局面,必须要有专门的机构和执法队伍对单个湿地进行有效管理,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制机制。”

 

“云南省湿地的‘基因库’、‘碳库’和‘水塔’功能倍受国内外关注,但湿地当前面临的问题,显示出尽快抢救性保护云南自然湿地的紧迫性。”侯新华说。

 

对此,云南省委、省政府已将湿地保护列入专项督查工作,并在《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林业行动计划》中,将高原湿地保护作为十大行动之一。通过湿地资源监测、资源有偿使用、保护成效评估、生态效益补偿、湿地红线管理等相关配套政策,逐步建立湿地保护长效机制,推进法规体系建设,以此制止侵占和破坏自然湿地的行为,确保生态结构和功能基本稳定。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