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B2B网讯 为了更透彻地了解江西的苗木发展情况,同时把这一信息向外界传递分享,笔者特意来到奉新县的港下村。都说江西苗木看奉新,奉新苗木看港下。奉新县是“中国苗木之乡”,而港下村又是奉新县下面的“江西苗木第一村”。因此了解江西苗木发展情况,就有必要对这“第一村”进行了解和分析。
江西苗木第一村的由来
从奉新县到往港下村走的是省道奉上公路,几年前,奉新县就在奉上公路百里沿线上大力发展“林苗一体化”工程,走在这条路上,苗木之乡的感觉扑面而来,路两边除了翠绿成行的行道树之外,就是一块块苗圃基地的招牌,以及苗圃基地上面栽种的各种各样的苗木。其中,“江西苗木第一村”的招牌是奉上公路上最显眼的大招牌。
据罗市浙新苗木场的吕忠介绍,港下村“江西苗木第一村”的由来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有一批从浙江来的移民落户于此,他们带来了浙江那边的苗木和种子,首次在港下村搞苗木种植。一开始种植规模和苗木品种数量都不大,但凭着他们的经验和老家带来的技术,最终在港下村把苗木作为主业慢慢发展开来,并影响了周边村庄,进而带动起周边乡镇都以苗木栽种作为主业进行发展了。之所以能获得“江西苗木第一村”的称号,一是因为该村最早开始苗木种植,二是因为苗木种植规模和数量在当地是最大的。“可以说,没有港下村带头种植苗木,也就没有现在的奉新苗木产业的目前的发展。我们这些浙江移民在江西搞苗木种植都差不多有近40年的历史了。”吕忠老人说这话的时候,带着些许兴奋和自豪感。
苗木第一村的“苗二代”
在走访江西苗木第一村的时候,笔者受到几位来自港下村年轻人的接待。这几位年轻人,都是80后,都是子承父业或是女承父业,是典型的“苗二代”。从他们的父辈移民到江西,带来苗木栽种技术和经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苗木事业已成规模,但他们的年纪也越来越大了。而与此同时,移民第二代也成长起来,在父辈苗木事业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开始走到前台,并逐渐成为苗木事业传递和发展的主力。
在与这些“苗二代”的沟通中,笔者发现,一代和二代在管理上、销售上和理念上都已经发生了很大转变,“苗二代”在适应时代变化和行业发展中表现得比一代更具灵活性。首先在田间管理上,为了提高劳作效率,年轻人开始使用自动和半自动机械设备,比如除草剂的喷洒和杀虫剂的使用以及树苗的搬运等,之前基本都是以人工为主。在地块管理上,传统的做法是分散式,年轻人现在开始向整块田地栽种转变;而在销售模式上,作为年轻人的“苗二代”也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趋势,加强了网络信息的建设和宣传,可以做到足不出门,省内外的行业信息尽在掌握。与此同时,也可以把自身的产品信息通过网络向全国发散出去,效率相比老一辈的以脚步走天下高多了。与销售环节紧密相关的物流系统,也在发生改变,之前的国道被现在的高速代替,以往的传统货运物流也被现在快捷的快递业务分流。之前几天才能到的货,现在一天之内就可以到,大大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和苗木成交范围的半径,这就促使“苗二代”可以朝规模化发展,也促使“苗二代”由之前的区域生意开始向全国性范围的生意转变。之前少量小苗生意的操作不便也通过现在的快递物流系统得以解决。一切都朝着高效和快捷方向发展,如今的“苗二代”甚至可以把苗木生意做到国外,而这在一代时期是难以想象的。
“苗二代”前面的路虽已铺好,但如何走下去,如何走得更稳当和顺畅,还需要“苗二代”付出努力和汗水。信息时代的诚信问题,生意经验的不足和父辈资源的有效转接,都是摆在“苗二代”面前的现实问题。
江西苗木第一村的发展出路
港下村目前总体拥有2000多亩的种植面积,全村200户左右的人家90%以上都在从事苗木的种植,经过多年的苗木发展,该村的苗农也着实体会到了种植苗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相比传统农业要大的多。社会发展也是一个自然发展系统,一个行业的发展也遵循这一规律。作为“江西苗木第一村”的港下村,见证了几十年来江西乃至中国的苗木行业发展历史。“江西苗木第一村”这块金字招牌如何保护好并让它发扬光大,是摆在港下村所有村民面前的问题,也是摆在罗市镇和奉新县相关政府面前的问题。
笔者在与老一辈和新一辈的两代苗农的沟通中,发现他们都很重视这个问题,而且已经有些苗农已经开始未雨绸缪,规划着这份家业未来的发展。笔者通过沟通、整理,列出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一、规模化发展
花木种植已由边角用地向连片农田、山地集中,生产由散户向有经济实力的育苗专业户集中,销售由自产自销向花木经营组织集中。散户永远做不大,一个村子里那么多散户,各自为政,很难集合力量,所以必须有“散”向“整”转变,提高栽种效率和规模化效应。
二、向外拓展
整个港下村2000亩左右的种植面积,难以支撑做大规模,需要集合有实力的种植户向外拓展,向外要土地,向外要资源,让“江西苗木第一村”这个牌子成为一个可流动的金字招牌。目前已经有部分港下村苗农在其他地方搞苗木种植,并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三、多元化经营
所谓多元化经营是指利用“江西苗木第一村”这块招牌,发展以苗木为中心的衍生行业,如设立苗木培育科技中心,研发和培育新品种;考虑成立苗木的下游加工工厂,如工艺品的加工制作;挖掘当地富有特色的农产品,与“江西苗木第一村”品牌相结合,使她的内涵更加丰满;开设农家乐或是农庄,吸引外地食客,扩大“江西苗木第一村”的知名度;争取政府政策支持,挖掘当地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与休闲农庄相结合的思路,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
四、标准化发展
规模化发展的同时,离不开标准化发展。苗木基地管理标准化,产品品种标准化、产品规格标准化、销售价格统一标准化,人员管理标准化,这样就可规避资源的浪费和市场价格的恶性竞争,避免殃及“江西苗木第一村”的声誉。
五、公司化运作
标准化具体的实施操作其实就是把整个村子当成一个公司性质来进行管理,建立组织架构,人员分工,设立职能部门,把村里苗农的个体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老一辈技术擅长,负责基地管理;年轻人理念先进,负责对外宣传包装和推广以及销售渠道;口才好的跑外销;头脑灵活的专搞苗木经纪;懂市场的组织参展展会,负责外部宣传;资深和有实力的专门对接政府相关部门争取资源和政策。如此一来,整个村之前各自分散的力量就可以聚合在一起,发挥最大的能量,而“江西苗木第一村”这块金字招牌也可以得到有机的统一管理,让它的价值发挥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