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B2B网讯 按照重庆市科协提出的农业技术“活起来、动起来、靓起来”发展要求,静观镇党委提出了“1+6=X”群团工作模式,这个模式充分调动了农技协和广大会员的积极性,,为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增添了动力,促进了农村科普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在静观神奇的土地上,迸发出农技协魅力田园的火花。

三农B2B网采访静观镇经发办主任 辛大元 (三农B2B网配图)
农技协是静观镇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组织之一,是农民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服务的组织形式。经过几年的发展建设,静观农技协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简单粗放型到技术含量型、从“批量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过程。到2012年12月底,全镇共有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1个,其中:种植业类8个,养殖业类3个,会员4218人,其中:种植业类3624人,养殖业类594人,农村科技示范户2219户,占农村户数的18%,在推动和发展中静观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以花木为主体发展发展支柱产业,农技协会抓住花卉这一朝阳产业,邀请西南大学专家科学论证,提出了《静观花卉走廊》建设论证,并将它付诸实践,静观镇花卉规模由1998年的2760亩发展到现在47500亩,年收入达5.7亿元,花木品种1013个,种花农户13546户,占全镇农户的80.5%,从事花木人员37424人,占全镇农业人口的80.1%。
静观镇现已形成了盆景工艺、草坪种植、腊梅花观赏、花卉绿化苗木的四大格局。四大格局和谐发展,推动了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例如怡胜园林、对山腊梅、农谷新科、静观苗圃、老同花园、多彩园艺、花漾栖谷、嘉年华、山里院等科普示范基地成为了花木生态旅游景点。
2、根据不同农技协的项类和特点,利用农技协资源优势,以特色农产品为导向,大力开展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包装、统一收购和销售、统一加工的链条产业模式。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包装了素心腊梅花、川心花椒、静观葡萄、中华小米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了川心花椒油、素心腊梅花茶,年加工数量1000余吨,建农产品冻库400平方米,年冻贮葡萄和花椒280余吨,农户年收入增加1826万元,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转下页)
3、静观镇在体系创新的基础上,采取了“5313”的作法,所谓“5313”即:
(1)建立四大基地:一是建立对山腊梅花基地,面积2450亩;二是建立了川心花椒基地,面积5000余亩;三是建立了花卉草坪基地面积5200亩,起到了引进“一根草”致富一方民的作用;四是建立了花木盆景基地,示范盆景10万余坛。建立了静观葡萄基地,面积1200亩,产品优质、绿色无害,畅销全国。
(2)建立三大产业支部:一是建立了花木协会产业支部;二是素心腊梅花协会产业支部;三是建立了静观养鱼协会产业支部,形成了农技协十产业支部+特色农业+技能提升的良好状态。
(3)建立科普惠农服务站,结合农技协发展和群众对技术的需求,开展了经营农用生产资料和适用技术咨询。
(4)三个建立:一是建立了兴城社区和志达社区心理咨询室,输导和引导了农技协工作协调发展;二是建立了对山腊梅花、川心花椒、静观盆景培训中心,有效的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三是建立了社科大学静观教学点,刷新科普更加深入化,纵向化和科学化。
在静观镇新农村推进城镇化建设中,花木农村协会走在了前列,静观花木农协帮助花农引进新品种20余个,选除示范的玫瑰品种在静观安家落户,打破了只有云南昆明才出鲜花的传统,全镇玫瑰种植面积2060亩。
据悉,静观镇农技协注册优质农产品45个。其中川心花椒、素心腊梅花被评为知名商标,促发了其他协会的积极发展,其中养兔协会、盆景协会都取得了不俗成绩。如今的静观镇,已经是以花木领军,其他特色农产品如雨后春笋健康发展的科技新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