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提出具体措施推动互联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
会议提出,推动互联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对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意义重大。根据《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此次会议通过《“互联网 ”行动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互联网 ”,促进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公共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等若干能形成新产业模式的重点领域发展目标任务,并确定了相关支持措施。一是清理阻碍“互联网 ”发展的不合理制度政策,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市场准入,促进创业创新,让产业融合发展拥有广阔空间。二是实施支撑保障“互联网 ”的新硬件工程,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核心芯片、高端服务器等研发和云计算、大数据等应用。三是搭建“互联网 ”开放共享平台,加强公共服务,开展政务等公共数据开放利用试点,鼓励国家创新平台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线开放。四是适应“互联网 ”特点,加大政府部门采购云计算服务力度,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开展股权众筹等试点,支持互联网企业上市。五是注重安全规范,加强风险监测,完善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保护公平竞争。用“互联网 ”助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政策契机 “互联网+苗木”步入深水区
互联网在苗木产业里的切入早已开始,从早期的信息平台到后来的如中国花木网在线交易平台。苗木产业与互联网的联姻可以说颠覆了传统的苗木销售模式,但从产业升级来看,互联网除了给行业带来了更多的信息流和对传统销售模式有所冲击之外,苗木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并没有人们所预想的那种影响产生。
为全面促进互联网与各产业的深度融合,此次意见明确了推进“互联网+”促进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公共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等若干能形成新产业模式的重点领域发展目标任务,并确定了相关支持措施,可以说未来的苗木产业必将受到来自互联网的更大冲击。
当然,苗木产业与互联网的深融合,无需两厢情愿,苗木产业未来的发展必然离不开互联网的催化作用。但受到苗木产业本身基础薄弱、无论从政策管理、技术支持、选种等方面我国的苗木产业发展无疑与国外仍有很大差距。众多苗木从业者缺乏专业的管理经验、种植经验同时也无相关市场标准参考借鉴,生产出的苗木产品也自然品质不一,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互联网+”苗木产业带来了阻碍。
那么很多苗木从业者会问互联网+苗木的深融合又能带来什么呢?互联网在中国发展至今,时间不长但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可以说是不可想象的。
根据2015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指出,截止2014年12月中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7.5%,规模达1.78亿,较2013年底增加188万人,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然展露出其恢宏磅礴的历史趋势,但没有人能够预见大数据在苗木产业中将扮演何种角色,又能给苗木产业带来什么影响。所以在未来苗木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过程中,互联网还需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如大数据的生产、对资源的整合等等从而促进苗木产业的实际转型升级。
综而言之,苗木与互联网的联姻仍需要双方的自我改善与提升,苗木行业应该提高行业标准,行业从业者更应该对市场有所认知,切勿盲目跟风种植同时努力做到标准化管理。另一方面,互联网对苗木产业的参与应该更加深入,利用自身优势帮助苗木产业转型升级。关注“花木网”公众号了解更多行业资讯、市场行情。
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