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B2B网讯 近年来,许多渔民赖以生存的海洋渔业捕捞生产,正在受到冲击,渔民失海现象严重。渔业资源少、油价高、人工工资高,海洋捕捞经济效益一直在下降。
“隐性失海”导致生存艰难
许多渔民反映,渔民和农民不一样,因为没有土地等基本保障,生活没有着落感,且成本较高。“连吃棵菜都要买。现在物价这么高,我们的日子过得比农民紧。”
浙江省玉环县坎门社区是传统的渔村,社区主任、坎门海洋渔业公司经理许火云说,上世纪90年代以前,渔民日子比农民好,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部分渔民生活就只够温饱了,进入新世纪之后越来越差。
由于成本上升,渔民虽然还能出海捕鱼但是渔业效益下降甚至亏本的“隐性失海”现象,也导致这些渔民生存现状越来越艰难。最近几年来,随着柴油、劳动力价格上涨,一些还有渔船的渔民作业成本快速上升,一些渔船出海打渔经常亏本。由于渔船造价较高,一些船主亏本经营甚至折价卖船,从而背上沉重债务,生活陷入赤贫。
林仁碧说,不少渔民的积蓄基本上投入到更新渔船、添置设备和扩大再生产上,一次投资由10-20万元增加到40-50万元,少数渔民举债投资。但由于近几年捕捞生产效益滑坡,油价上涨,渔民收入普遍下降,一些船东资不抵债。
掠夺式捕捞 近海几已“无鱼可捕”
记者了解发现,滥捕滥捞带来的海洋资源“荒漠化”,沿海工业快速推进、近海资源开发导致渔民作业海域大量被占用,以及渔民作业成本不断快速攀升等因素,正在不断侵蚀我国渔区渔民的生存空间。
近年来,我国许多海域近海渔业资源日益减少。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副教授慕永通说,在渤海和黄海,掠夺式捕捞已致海洋渔业资源局部“荒漠化”。“以大黄鱼为例,80年代在黄海还挺多,目前野生种群基本已经消失。”
记者在沿海渔区采访,近海“无鱼可捕”成为听得最多的感慨。浙江舟山渔场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也是我国四大传统海产主产区之一。当地渔民和渔业管理部门官员反映,受近年来滥捕滥捞影响,渔民作业渔场日益远离近岸,目前近海基本上已经无鱼可捕“传统渔场已难以形成渔汛。”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刘舜斌说。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副教授慕永通说,在渤海和黄海,掠夺式捕捞已致海洋渔业资源局部“荒漠化”。“以大黄鱼为例,80年代在黄海还挺多,目前野生种群基本已经消失。”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窦硕增认为,渤海曾经定位为我国的“战略渔场”,以前在渤海搞调查,一拖网拉上来能有100多种经济鱼类,十多年后,现在只有50多种,很多鱼种已经在渤海消失。“长江口、黄河口作为我国重要的渔场,现在黄河口渔场基本消失,长江口渔场也面临严峻考验。”窦硕增说,近海渔业逐渐衰退,而且近海资源近年不可能很快补充。
同时,近年来,我国与邻国实施渔业划界,也让渔民失去了大片作业渔场。浙江省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刘舜斌说,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的相继生效,使我国渔民失去了10万平方公里的渔场,此外受限制渔场还有26万平方公里。仅舟山一地,受此影响的生产渔船就近5000艘,涉及渔民2万人。
在广西,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梁雨祥说,北部湾划界后,从北部湾传统渔场撤回的渔船达到5828艘,直接影响到了广西全区4.67万渔民的生计,涉及家庭人口16.69万人,并间接影响到与海洋捕捞业相关的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共计11.23万人。
此外,港口、通讯等沿海工业的快速发展,也在大量侵占渔民赖以生存的海域。记者在舟山了解到,目前整个舟山渔场管线密布、航线纵横,其中经过舟山渔场的各种管线超过170条。同时,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建设、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进程加快,外轮航线进一步增多,目前整个舟山渔场的40%海域受到了限制。在广西,统计显示2007-2009年全区渔业水域被工业建设、旅游、公路建设等行业挤占使用面积达60637亩。
大量围海造地工程也侵占了渔民传统作业渔场。在海岛县浙江玉环,浙江省重点工程———漩门二期、三期围垦完成后,全县将减少近10万亩滩涂和浅海面积,5000名渔民将不得不转产。“漩门湾围垦完成后,玉环几乎就没有滩涂了。”当地水产养殖户黄小祝说。
与此同时,目前,我国渔民的渔业作业成本还在不断快速攀升。山东省荣成市虎山镇大龙嘴村渔民孙凤林告诉记者,这几年来,渔业资源少、油价高、人工工资高,海洋捕捞经济效益一直在下降。孙凤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2010年9月1日至11月底,他的150马力渔船共收入60万元左右,但是柴油钱花费40多万元,工人工资支付30多万元,“目前看还在亏损”。孙凤林说,自己已经59岁,虽然经营渔船不赚钱,但是自己已经没办法改行“只能硬着头皮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