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B2B网讯 历时三个月的黄渤海休渔期终于在9月1日正式结束了,渔民们对于捕鱼充满了期盼。如果人们用网络查询莱州湾,搜索的结果大都为:莱州湾是渤海三大海湾之一,滩涂辽阔,河流携带有机物质丰富,盛产蟹、蛤、毛虾及海盐等,是中国重要的渔业生产区。但笔者来到莱州湾附近时,听到、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山东省东营市广利港渔民新村的渔民告诉记者,由于水体污染导致捕鱼量骤减,部分渔民已经放弃在莱州湾捕鱼或缩小捕鱼规模,水污染正在挤占当地渔民的生存空间。
莱州湾海水污染严重(三农B2B网配图)
开海渔民难开心
9月1日是山东开海的日子,按理说,开海意味着渔民可以捕鱼赚钱了,是一件喜事,但渔民新村附近的渔民华大哥却始终也高兴不起来。他告诉记者,因水体污染,羊口等地附近的莱州湾海域已经很难打上海货,由于入不敷出,他现在已经不打算让自己的船出海打渔了。
记者了解到,村中其他捕鱼船最近也出过海,但出海后却发现海水浑浊发黑,海面上有很多污秽漂浮物。当地渔民告诉记者,虽然这种情况每年都有,但今年尤为厉害,下网捕鱼时,一网撒下去,渔网都能染成黑的。以往到了这个季节,正是渔民出海捕海蜇、螃蟹的时候,但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捕鱼船只能等到漂浮物都消散了,海水变正常,再出海试试。华大哥告诉记者,莱州湾附近水域的污染由来已久,今年7月份,莱州湾附近海水弥漫着臭味,人连喘气都觉得困难,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好几天。
他激动地告诉记者,海域受到污染,主要是广利河、大家洼等地化工厂排出的污水流入海洋所致,以前流入海洋的河水可以直接用来洗碗,但自从建了化工厂,附近水体质量每况愈下,现在这些被污染的鱼,渔民都不敢吃,只能被用作制海肥的原料。
出海打渔赔多赚少
海水越来越脏,打渔越来越难,华大哥告诉记者,目前正在和一位亲戚搭伙干一条较小的船,船是那位亲戚的,这样可以缩小经营规模,降低成本。但即便成本大幅降低,他对前景依然不看好。
山东莱州湾海水现污秽漂浮物(三农B2B网配图)
华大哥告诉记者,自己的那艘大船想要出海捕鱼,就要雇七八个人,加上燃油,一天的成本大约是3000多元,出海一次大约是七八天,成本大约是25000元,要是放在过去,这点成本根本不算什么。他回忆起以往快乐的捕鱼时光,脸上露出微笑。他颇为得意地说,要是在以前,平均每天能捕500-1000公斤的鱼,碰上运气好,一天就能打个几万元的鱼。
但瞬间,他的笑容变得凝固干涩,仿佛有人狠狠扇了一记耳光,令他无奈地回到现实。他闷声闷气地说,现在能捕到鱼的数量只有原先正常量的一半,有时只能打50公斤,出海打渔赔多赚少,因此只能把大船停了。但搭伙干的小船出海时也要雇上四个人,一天的成本也要1000多元,出去一次的成本大约要一万余元,但从他们最近出海打渔的情况看,目前附近海域很难打上海货,即便是小船,打渔所得也很难支撑成本。
据悉,上世纪80年代,渤海三湾—山东莱州湾、天津渤海湾以及辽宁辽东湾,属于中国的黄金海洋渔场,海产品产量占全中国海产的40%。那时在莱州湾河流入海处就能打到鱼,到了海上能打到十几种鱼。但现在,当地人想捕鱼,只能往远处寻觅,一般都要到青岛、大连甚至天津等地,才能进行正常捕鱼作业,这无疑增加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