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东海进入休渔期 带鱼首次被列入保护范围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新闻资讯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东海进入休渔期 带鱼首次被列入保护范围
发布日期:2013-05-08 16:20:35  浏览次数:18

  三农B2B网讯 根据《浙江省2013年海洋禁渔通告》,5月1日起,灯光围(敷)网、帆式张网作业渔船停止作业。浩渺东海,船进港、网入仓,陆续进入了休渔期。今年浙江省的休渔是怎样安排的,与往年相比有哪些变化,对渔业生产、市场供应会产生哪些影响?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渔业部门、渔老大和市场经营者。


渔船

  渔老大:不休渔,以后大家都无鱼可捕

  在象山石浦港,停满了渔船,船桅林立,非常壮观。说起休渔制度,57岁的渔老大王根宝由衷地说好。“如果不休渔,以后大家都无鱼可捕。”

  “现在近海基本上捕不到鱼了。”15岁起就出海打渔的王根宝对东海渔场有很深的感情。他告诉记者,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东海渔场的渔业资源还是很丰富的,那时他们的作业渔船都是木制的,吨位也不大,作业范围也不远,一般就在石浦以东二三十海哩范围内,“相当于是在家门口捕鱼。”带鱼、大小黄鱼很多。但从上世纪90年代起,鱼类资源急剧下降,鱼是越捕越少、越捕越小。

  王根宝将这个变化的原因归结为:一是近海水质变差了,二是渔船多了,捕捞能力越来越强。

[page]

    王根宝现在拥有一条40多米长、200多吨位的钢质渔轮,作业范围已经延伸到靠近日本、韩国的海域。尽管渔船越来越先进,作业范围越来越远,但效益并不是很理想:“柴油、雇工成本都在涨,每天出海的成本在2.5万元到3万元之间,一个航次10天左右,成本就是30万元。上半年,出海了四个航次,一个航次是亏的,另外三个航次赚的也不多,主要是捕不到高价值的鱼。”

  “因为效益不好,不少渔船现在是主动休渔。”王根宝告诉记者,在石浦港,有近半数渔船就窝在港里,“出海捕不到鱼,亏得更厉害。”

  对休渔制度,他认为很有必要,给大海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一方面保证了鱼类繁殖后代,有利于资源恢复。另一方面,不同阶段鱼的经济价值、产量都是不一样的。比如,休渔期开始前,一条鱼只有一两重,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但经过3个月的休渔期后,能长大三四两重,产量增加了,市场价格也会高出不少。”

  因为对休渔的意义比较了解,加上政府还给予柴油补贴,王根宝告诉记者,现在沿海渔民大都能自觉遵守休渔制度。

  渔业部门:首增东海带鱼种质资源保护区

  “同去年相比,今年浙江省休渔制度没有大的变化,但增加了对东海带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保护。”省海洋与渔业局渔政处副调研员钱磷飞告诉记者,事实上,从4月1日起,北纬27度至31度沿岸和近海,已经禁止以抱卵梭子蟹或幼梭子蟹为主要捕捞对象的作业渔船生产。5月1日起,灯光围(敷)网、帆式张网作业渔船开始休渔。这些调整去年已经实施了,消费者可能不了解,以为休渔期提前了。其实,七八九三个月的传统伏季休渔并没有变。

  钱磷飞告诉记者,今年首次将东海带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的禁渔休渔规定列为禁渔通告内容。东海带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跨舟山渔场和鱼山渔场,总面积约225万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约72万公顷。禁渔《通告》明确规定:“核心区4月16日12时至7月1日12时,禁止所有捕捞作业生产”。

  据了解,浙江是率先实行伏季休渔的省份。1979年7月1日至9月30日,为保护海洋产卵带鱼及其幼体,我省开始实施三个月的伏季休渔制度,开创了全国伏季休渔的先河。这项举措在1995年上升为全国性的渔业资源保护制度,并一直执行至今。但由于我国沿海海域辽阔,即使是东海区海域,南北跨度也很大,不同渔业资源产卵繁殖时间相隔很大,加上沿海各地捕捞作业类型不一,捕捞对象不同,“一刀切”的休渔制度也显示了弊端。

[page]

    “比如秋季繁殖的梭子蟹,到8月份时长成了大白蟹,市场价格很高,过了9月下旬,这批蟹就要死亡,不去捕捞,也是白白浪费了。为保证渔业资源保护的效果,加强渔业资源利用,维护渔民利益,2009年,国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东海区伏季休渔制度在时间、休渔作业类型、休渔范围等方面作了较大的调整,并在此后进一步完善,使休渔制度安排更有针对性,也更科学。”

  除了严格实施休渔制度,我省进一步加强了对“三无”渔船的打击力度。就在4月28日,国内最大规模的一次涉渔“三无”船舶集中拆解行动在温岭举行。各级海洋与渔业部门将查获的无船名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未履行审批手续,非法建造、改装的船舶(含假冒和套牌)30余艘“三无”渔船强制拆解。

  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林东勇介绍说,“有限的资源与不断增强的海洋捕捞能力”是目前我省海洋渔业生产面临的一大矛盾。为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必须实施严格的休渔制度,并对渔船数量和马力实行“双控”。

  消费者:海鲜是越来越吃不起了

[page]

    下午四点多钟,位于杭州市双菱路的南肖埠农副产品市场就热闹起来。海鲜摊位上,摆满了各种海鲜。三指宽的带鱼就要卖到28元一斤,巴掌大的鲳鱼也要20元一斤。

  家住太平门直街的宋女士称了两条带鱼就花了50多元。“也就烧一碗。”她感叹:海鲜是越来越吃不起了。

  经营了10多年海鲜生意的朱老板告诉记者,这些年,海鲜产品价格实际上是年年都在涨。像鲳鱼,两三年前,还只有20来元一斤,但现在稍微大一点的鲳鱼就要卖到30元一斤以上。至于大黄鱼,野生的现在市场上根本看不到,都是人工养殖的。东海带鱼的规格越来越小,价格却越来越高。她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海鲜价格还算稳定的,6月份以后,全面进入休渔期,海产品的价格还得涨。

  而在王根宝眼里,海产品价格上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捕捞成本年年涨,能捕到的鱼越来越少,不涨那才怪呢。”

  林东勇告诉记者,为保障市场供给,近几年,浙江省在加强对东海渔场资源保护力度的同时,也采取了人工增殖放流措施。“十一五”时期,全省共投入增殖放流资金1.58亿元,放流各类水产苗种24.81亿尾(粒),“十二五”以来,我省进一步加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去年全省共投入增殖放流资金4455.23万元,放流各类水产苗种11.76亿尾(粒)。

  人工增殖放流措施已经显示出了效果。据了解,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曾几乎濒临绝迹20年的舟山渔场四大经济鱼类之一曼氏无针乌贼在浙江海域的年产量已恢复到约1000吨的水平,大黄鱼、日本对虾、梭子蟹以及真鲷、黑鲷等岛礁型鱼类的数量也有所增加。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