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虾王”见证湖北潜江龙虾养殖产业发展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新闻资讯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虾王”见证湖北潜江龙虾养殖产业发展
发布日期:2012-10-18 09:14:48  浏览次数:17

  朝阳升起,潜江黑流渡村的李三平穿上厚重的防水服,准备去看看水田里小龙虾的生长情况,已经48岁的李三平每天都会去水田转悠,临行时他习惯性地朝放在厅堂的“虾王”奖牌看了一眼,“有了这个奖牌后,每天干活都特有劲儿!”他笑着说道。

  2009年,潜江举办首届龙虾节,李三平养殖的龙虾就被评为当届虾王,他的龙虾成为人们竞相争抢的对象,潜江市委市政府当场奖励他8000元。现在回想起来,他还是难抑兴奋之情。

  金黄色的奖牌静静立着,李三平记着上面的每个字:首届潜江龙虾节虾王,在他心中,这几个字一直透着光。

  奖牌后面也有李三平的辛酸。2007年,当时的潜江积玉口虾产业崭露头角,潜江市政府为了鼓励农民养虾,组织农民去养殖场所参观,当时,李三平还只是靠着几亩鱼池维生,看到那里的农民养虾发家致富,他也跃跃欲试。2008年,他承包了10亩水田,结果因技术原因,当年养虾亏损严重。他痛定思痛,主动找到潜江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学习养虾技术,学习范围从改造稻田格局到培育虾苗,再到种草饲养,“当时,连在水田挖十字沟也要讲究。”他回想起当时的一股冲劲,不禁笑起来了。

  黑流渡村靠近汉江大堤,李三平的水田就在大堤下,经常出现龙虾逃跑的情况, “之前我都是用网笼拦着,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我改用石棉瓦将龙虾与大堤隔断,龙虾就跑不出去啦。”有了技术员的下乡指导,李三平就不担心了,在一次次的尝试后,他终于在2009年尝到了收获的喜悦,承包的90多亩地,平均一亩就赚了约4700元,他用赚来的钱资助儿子到潜江市区做生意,还给儿子配了一辆小轿车。

  李三平的信心倍增,自己研究配种,并专门腾出2亩水地用于培育虾苗,2010年,他用自家的两年成虾参加第二届的潜江龙虾节,再一次获得虾王称号,这一次,市政府奖励他3万元。

  如今的李三平除了养自家龙虾,还带领了黑流渡村和李院村的100多农户组成了李三平养虾合作社。“我们这里地势低洼,自然条件不好,之前种水稻农民赚不了钱,现在有了龙虾,湿地都利用起来了。”李三平为养虾带来的经济效益乐的合不拢嘴。

  这两天,潜江市政府每年的“阳光工程”养虾技术讲座又开始了,“每年我都一场不落,这种学习机会太难得了,今年也去!”李三平擦擦防水服上的泥浆,咧开嘴笑了。

  一份虾王证书,一份致富热情。李三平没闲着,受益于龙虾产业的潜江农户们也没闲着,他们积极投身于龙虾产业,并通过龙虾发家致富,经过三届龙虾节的推动,潜江一跃,成为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

  2009年,该市“虾稻连作”面积达18万亩,小龙虾产量3.8万吨,出口创汇近1亿美元,全市农民人均增收935元,养殖规模、加工能力、出口创汇连续5年均居全国县市之首,占据全国小龙虾出口创汇近40%的份额。在欧美市场,每3只小龙虾就有2只来自潜江。

  一份虾王证书,沉淀的是潜江龙虾产业的点点滴滴,见证的是潜江龙虾产业的发展历程。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