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云南省昆明市滇池红鳍鲌“异军突起”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新闻资讯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云南省昆明市滇池红鳍鲌“异军突起”
发布日期:2013-06-17 10:31:59  浏览次数:11

  三农B2B网讯  通常情况下,水质恶化、过度捕捞和大规模引入外来鱼类,被认为是导致滇池土著鱼类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尽管土著鱼类和外来鱼类都共同面临着数量和种群锐减的现实,但红鳍鲌的异军突起,还是为脆弱的滇池生态平衡敲响了警钟。根据昆明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提供的滇池鱼类资源量调查报告,红鳍鲌以近2000吨的数量在滇池水体中“傲视群雄”,昆明市滇管局渔业行政执法处有意在年内对生长繁殖过量的红鳍鲌“痛下杀手”。

  滇池土著鱼类仅剩5种

  自1958年以来,在未经严格科学论证的情况下,滇池先后引进了30种鱼类。事后证明,由于外来鱼类的加入,土著鱼类受到了严重的排挤。

  近年来,相关部门始终有意控制着有负面影响的外来鱼种,如银鱼和虾。在刚刚尘埃落定的2013年度滇池特殊渔业资源捕捞权出让过程中,来自昆明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的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滇池水域内可供捕捞的虾存有量不到1000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约1/3。而从1985年开始持续捕捞的银鱼,存有量正以每年约50%等量递减。在去年400吨的基础上,今年跌至不足200吨,基于此,渔政处暂时停止了今年的银鱼捕捞权拍卖。

  渔政处副处长王勇表示,这与滇池渔业资源利用的功能定位发生转变有关。过去主张发展生产、供给市场,如今对渔业资源的利用,都要优先考虑改善滇池水环境,以及保持生态多样性。

  值得注意的是,滇池水环境恶化带来的影响并不仅仅针对土著鱼类。对比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土著鱼类从23种减少到5种的同时,当年被引进的外来鱼类也从30种锐减至5种。红鳍鲌、虾、鲢、鳙和鲤鱼成为逃脱优胜劣汰生存法则,迄今活跃在滇池的外来鱼类。其中,红鳍鲌以近2000吨的数量“傲视群雄”。

  滇池外来鱼类数量增加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无法在流动水体中实现自然繁殖的鲢、鳙鱼,近年来分批完成人工增殖,并通过开湖捕捞的形式控制其数量,使种群发展保持在可控范围内。对于适应能力更强的虾、鲤鱼和红鳍鲌而言,旺盛的生产繁殖力保障了它们的繁衍生息,人为控制的效果并不明显。

[page]

 

  捕捞红鳍鲌计划已纳入日程

  分析昆明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作出的滇池鱼类资源调查报告,王勇的观点是“喜忧参半”。近几年来,尽管对银鱼和虾的控制收效良好,但与此相对应的,则是红鳍鲌种群数量的扩张。王勇表示,红鳍鲌增长过快的趋势,长达三年的封湖禁渔期,给本就基数庞大的红鳍鲌提供了一个增长的机会。

  那么,在去年已经开湖捕鱼的基础上,红鳍鲌的数量为何不减反增呢?彭军认为,由于开湖期间禁止使用机动船,人工捕捞的方式对红鳍鲌的存量影响并不如预期,加上受到开湖时限、渔民针对性捕捞、鱼类分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以及某些生态因子变化,都使红鳍鲌的数量增加。

  对此,彭军主张在银鱼和虾之外,增加对红鳍鲌的资源总量监测,并且开展针对性的单项资源捕捞,以达到控制种群的目的。王勇对此建议表示赞同,并透露此事已经纳入议事日程。如果今年滇池实行全年封湖禁渔,渔政处将会在秋季组织红鳍鲌专项捕捞。如果滇池开湖捕鱼,则视实际捕捞量,决定是否对红鳍鲌专项捕捞。

[page]

 

  红鳍鲌种群扩张到底有啥危害?

  “作为外来物种,放任红鳍鲌种群扩张对滇池其他鱼类资源肯定不是一件好事。”昆明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所长彭军指出,红鳍鲌幼时摄食浮游生物,长大后食用小型鱼、虾的卵,尽管它们的存在维系了滇池水体生物链的完整,但如果不注重数量控制,有可能对抑制蓝藻和其他鱼类生存带来无法预估的影响,并且极易打破脆弱的滇池生态平衡。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