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B2B网讯 珠海万山区的鲍鱼送到福建东山岛避暑,中秋节后再运回珠海过冬,以规避风险,实现海区互补养殖,这是万山鲍鱼养殖走出的新路子。昨日,在桂山岛的鲍鱼养殖基地,万山区海洋与科技局工作人员正积极指导养殖户开展鲍鱼度夏生产,并与渔工一起“欢送”鲍鱼。

鲍鱼北上避暑(三农B2B网配图)
近日,笔者在万山区最大的鲍鱼养殖基地桂山岛中心洲海域看到,珠海生辉渔业贝类养殖有限公司的几名渔工正在把沉入海中的塑胶鱼排往水面拉升,另一批渔工候在码头将鱼排装箱,等待统一组织的装车行动,现场一派忙碌。经过8个多小时的搬运、装车,下午2时许,20余车满载鲍鱼的水车装载完毕启程。
据生辉公司董事长吴养辉介绍,鲍鱼是一种特别“娇气”的水产品,生长的最佳水温在14-22℃,随着入夏的脚步加快,珠海的海域水温会升高,同时由于雨季和台风季节的到来,海水的盐度不稳定,极易造成鲍鱼死亡,这就要求在养殖过程中采取措施规避封面。生辉公司在我市首创海区互补的养殖模式,有效地利用了夏季福建东山岛自然海区水质较好的优势,缓解了鲍鱼养殖过程中防台、防赤潮、度夏的压力。“通过候鸟般的迁徙养殖,不仅提高了鲍鱼的成活率,节约了一年左右的生长时间,而且不影响鲍鱼的营养价值,肉质也非常鲜美。”
看似鲍鱼踏上避暑之旅是一种“享受”,但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为保持转运期间活水车内的水质,保证不因鲍鱼生理活动造成污染,一般会要求养殖户在鲍鱼装船前一至两天停止投饵,同时,在转运的路途上也不进行投饲,让鲍鱼充分“挨饿”。通过“挨饿”让其在到达福建东山岛海域后,能更好地进行摄食生长。
据了解,这批赴福建“度夏”的鲍鱼多为去年9月下旬起养殖的小鲍,目前的体积为7立方厘米左右,在福建东山岛养殖3到4个月会再次运回珠海万山海域。“从中秋节到春节这段时间,珠海海域的水温非常利于鲍鱼的快速生长,比在其他海区的生长速度快了一倍以上。”缩短了养殖周期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产出效益,据介绍,此次运往福建的500万粒鲍鱼将在明年春节前后上市,产值可达40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