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渔业大国,更是一个养殖大国。如何提升我国水产养殖水平,对加强我国渔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1世纪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是以知识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规模化经营。新型养殖模式代替传统的粗放型养殖方式、水产养殖业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是我国水产养殖业在新的世纪里发展的必然趋势。
海产养殖要规模化
从发达国家水产养殖业的特点来看,已出现“五化”:即水产养殖机械化,养殖品种良种化,养殖管理自动化,养殖经营专业化,养殖产品服务社会化。
传统养殖效能低 结构单一竞争乏力
在渔业发展中,传统的养殖模式曾对我国水产品产量的快速增长起了重大作用。而传统的养殖模式在生产实践中却存在种种弊端,所生产的水产品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 基础设施简陋、陈旧、经济基础脆弱
传统养殖企业缺乏现代化、高层次养殖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和综合经营规模,导致经济效益低下。企业缺乏技术储备,无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资金,只能维持现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2. 养殖品种单一化、常规化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群众的饮食习惯和结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绿色水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传统的养殖品种单一化、常规化将逐渐被市场所淘汰。
3.养位规模小,且呈逐年缩减趋势
纵观海水养殖基地,我们发现,大部分养殖塘堰是简单开挖改造形成的,缺乏统一的整体规划,进排水系统、供电等不配套。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大批渔业项目从海岸线上撤出,沿海养殖水域被大幅度缩减,养殖渔民“失海”现象日渐凸现,
4.主导产业弱,市场竟争力不高
目前,我国海水养殖业产业化、标准化程度不高,主导产业不突出,市场竞争力不强。特别是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能力不够,缺少拉动渔业产业发展的主导品种,尚未形成规模效益。从加工环节看,海水养殖产品加工粗放、产业化链条较短,难以达到靠加工带动养殖产品增效、实现渔民增收目的。从市场竞争看,由于缺乏具有自身特点品牌培育,尤其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牌不多,市场占有率不高,始终没有摆脱内销束缚(当地销售占70%)。
5. 经营管理粗放,养殖效益不理想
多年来,一家一户分散式经营,直接影响了养殖业的规模发展。以山东为例,胶南90%的虾池由沿海村养殖户分散经营,且发包期年限不等,短期内实现资源整合、统一管理和规模开发存在难度。另外,由于缺乏科学管理,不少养殖场放苗过密,超过环境容量,影响产量效益。
海水养殖规模化 群雄逐鹿显实力
随着海洋渔业经济的发展,我国海水养殖业的经营业态正向现代的专业化、技术化、集约化的经营方式转变,行业资源趋于集中,已培育和出现了一批已较具规模的海水养殖企业,这些企业在其产品所在细分市场中开始占据竞争优势地位,并开始其全国性的产业扩张,推动和领导着海水养殖行业的转变、提升和发展。
我们看到,建设高标准规模化养殖区,加快海水养殖业规模发展已成为海水养殖新格局。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底播增殖养殖、工厂化养殖等集约化新型高效养殖模式的推广,打造出一批又一批海水养殖高效生产基地。
笔者在青岛市走访了解到,青岛渔业养殖规模近年来不断扩大,全市规划建设了10处千亩渔业养殖示范基地;围绕刺参、对虾养殖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标准化池塘养殖已发展到5.7万亩;全市海水养殖池塘达11万亩,其中海参养殖面积6万多亩,海参产业综合产值60亿元,占全国海参养殖总产值的五分之一。
在发展合作社渔业养殖的基础上,青岛市工厂化海水养殖也得到迅速发展,养殖面积达到43万平方米。在胶南浩然生态海洋水产养殖地,从国外引进的云纹石斑和美洲黑石斑等名贵水产品给养殖户带来了丰厚利润。目前,青岛市各类渔业养殖合作社已经发展到140多家,在帮助个体养殖户解决销售难题的同时,成为地方发展规模化渔业养殖的主力军。
大连獐子岛是一家以海洋水产业为主,集海珍品育苗业、水产品加工业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渔业企业。公司完整的业务链条和"五合一模式"(育苗--育成--养成--采捕--自行加工销售)的一体化、增强了公司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其中虾夷扇贝和鲍鱼的底播增殖面积、山东荣成、大连等地浮筏养殖年产量居全国首位;海参底播增殖面积、产量居全国前列。而另一家从事刺参、海蜇等产品养殖的龙头企业——山东荣成好当家也实现了50%复合增长。
据中商情报网2010年全国海水养殖行业6大上市公司排行榜数据显示,这些龙头企业已经形成集约型的养殖加工一体化。而以大连獐子岛、壹桥苗业、山东好当家、烟台东方海洋、湛江国联水等一线品牌,也正在积极向下游产业延伸,实施规模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