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南片的水产养殖户凌淦荣是个养殖能手。他迷上科技养鱼,与湖州日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科技养鱼上结成合作伙伴。养鱼能手与科技达人握手,玩出的新花样可不少。
走进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南片的水产养殖户凌淦荣的丰溢水产养殖基地,鱼塘上布满了各种物联网养鱼技术的先进装备:自动投食器、全景探头、远程控制增氧泵,还有潜在水底的水质感应器……
钱“烧”得值
“这两年,在设备投入这块已经花了80多万元。”凌淦荣笑着说,“一只水质感应器老款的1万块,新款的2万块,有点‘烧钱’,不过‘烧’得值啊,再干1年投入成本就能收回了。”
老凌摊开了他的养鱼账簿,基地的年销售额高达2300多万元。“传统的养法,一亩鱼塘养400条青鱼撑顶了,用了这些新设备之后,一亩可以养到550多条。”凌淦荣说,运用了物联网养鱼技术后,基地的养殖密度高了,人工成本降了,利润空间就大了。“现在要搞的高密度养殖新项目,照试验计算,每平方米可以养出40斤南美白对虾,比一般的提高了40倍。”
今年,老凌鱼塘的承包面积已增至1500多亩,其中完成物联网布局的鱼塘达600亩,37只进口水质感应器潜藏其中。“凌淦荣用电脑打开浏览器,查看鱼塘的实时画面和水质数据,“其实不看着电脑也没事,程序都设定好了,水里的情况一旦发生变化,电脑自己会控制设备工作的。”
收成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却减了不少,这让凌淦荣更愿意往科技投入上砸钱。今年他要再投资280万元。
抢占市场
前不久,老凌的儿子尝试在QQ群里发布了一条鱼苗供应信息,没想到一周后就从山东、安徽赶来不少买家。“山东有位拿了600万尾黄颡鱼,安徽的拿了800万尾青鱼,都是我给他们打包充氧气,坐飞机运回去的。”老凌笑着说。
当然,老凌也不是一个“吃独食”的人,他管理的利友水产专业合作社已带动周边养殖户280多户。凭借着科技养鱼的增产效应,老凌在供应链上已赢得了重要的市场地位。
湖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