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苏秋芳邱端)日前,从北京市农业局获悉,2013年,北京市淡水养殖水面面积5.42万亩,淡水水产品产量达5.66万吨。2014年,全市将加大渔业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建设力度,新建工厂化养殖场12家,今年市民“菜篮子”将新增优质食用鱼6000吨。
为了丰富广大市民水产品“菜篮子”,节约北京市水资源,市农业局依靠科技着力发展渔业工厂化养殖,在高标准生态现代渔业园区建设高产高效生产基地,力争达到“生产生态、产品安全”的目标,同时淘汰小、散、低、劣的池塘养殖,用以保障水产品“菜篮子”在品质得到提升的同时数量可以得到进一步增加,率先实现渔业现代化目标。
通州区金福鱼汇工厂化养殖基地为全封闭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高产高效生产基地,养殖场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共有4个养殖车间,养殖车间内安装了4套超高密度养殖系统,养殖密度达每立方米80公斤;安装了6套矩形一元化养殖系统、4套环形系统,养殖密度达每立方米40公斤;配备了包括有增氧、自动调温、自动投饵、视频监视、酸碱调节和电气自动控制等系统在内的现代化设施。据基地养殖场负责人介绍,这些现代设备的应用提升了整个养殖场的自动化程度,为实现“生产生态、产品安全”的科学养殖提供了可靠技术保障,实现了高端品种南鱼北养,效益明显。
据市农业局农机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促进现代渔业发展,近两年北京市农业局加大了水产养殖设备的推广,积极推广工厂化养鱼、水处理净化、水体监测等新型养殖机械设备的应用,促进了优质渔业发展,并连续进行了工厂化养鱼设备及配套技术的补贴,重点支持“菜篮子”高产高效生产基地建设。在顺义区南彩淡水鱼养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现已着手进行以太阳能为主要保温、增温设施的现代渔场设施装备完善试验示范,并取得了突出效果。目前,全市已有16家养殖场完成数字化养殖监控系统建设,提升了渔业现代化、信息化和规模化水平。
相关链接:
在水产养殖业方面,2010年以来北京市累计投入2.94亿元进行老旧池塘改造,改造建成现代化渔场106家,其中工厂化和循环温室渔场28家;改造了5519亩老旧池塘,年节水约达到29万立方米,养殖效益由每亩1.5万元提高到每亩2.4万元,增长60%。2014年,市级财政初步安排资金3400万元用于水产“菜篮子”高产高效生产基地建设。经过项目建设单位申报、区县主管部门初选、局业务部门实地勘察,以及项目评审专家委员会初审,确定拟建:12家渔业工厂化养殖场,养殖车间面积达到48080平方米;12家渔业循环温室大棚养殖场,养殖大棚面积达到305亩;18家渔业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养殖水面面积达到841亩。2月底以前已经完成项目审批工作,3月可以开始施工,标准化建设项目在10月底前全部完工并进行验收,工厂化和循环温室建设项目除渔机设备外的建设内容11月底前全部完工并进行初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