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梅林水库旁的登山道看到,薇甘菊的藤蔓爬满了高尔夫球场的围栏。 林晓斌/摄
三农B2B网讯 连日来,多名驴友向记者反映,梅林水库有几片树林完全被“植物杀手”薇甘菊覆盖,一些树木已完全枯死。驴友们称,他们曾多次向有关职能部门反映并要求灭杀薇甘菊,但是近几年来,梅林水库的薇甘菊不仅没有减少,而且多出了好几大片,薇甘菊对深圳人的大水缸梅林水库的威胁越来越大。
梅林水库两成“次生林”被薇甘菊覆盖
10月25日、26日、27日,记者在驴友李先生的带领下,连续三天到梅林水库实地调查。25日,记者随李先生沿着登山道爬上水库大堤,在水库东北角一处临水的山坳里,满眼都是郁郁葱葱的薇甘菊,与薇甘菊的茂盛相比,它覆盖的灌木,有的被压垮在地上,有的因得不到阳光与养分,已露出枯枝败叶,面临死亡。
26日,记者随李先生再次到梅林水库调查。梅林水库西侧一个山坳,同样发现了一大片薇甘菊,“记得前年我爬山到这里时,还没几根薇甘菊,现在却满山坳都是,而且还在不断向山坡、山顶方向发展。”
梅林水库薇甘菊的情况究竟如何?深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处一名生态学博士告诉记者,根据他实地调查,目前梅林水库库区被薇甘菊侵害的主要是次生林,受害面积约占次生林总面积的两成,约有数百亩,但在水库乔木区并未发现薇甘菊。
市水务局梅林水库管理处吴主任告诉记者,自10多年前在梅林水库库区发现薇甘菊以来,水库管理处每年都要组织两次人工砍挖薇甘菊,“人工砍挖薇甘菊,主要以水库管理人员和绿化工人为主,每一次大家都冒着荆棘,深入到丛林中砍挖,但毕竟是人工铲除,由于很多地方到不了,来年没有挖尽的根部及残枝又会蓬勃生长。”吴主任强调,正是多年来坚持每年两次人工砍挖,梅林水库库区薇甘菊的蔓延态势才得以控制。
深圳市约9万亩森林遭侵害
记者询问市水务局梅林水库管理处主管薇甘菊灭杀工作的郭科长:10多年以来,多家媒体都对深圳遭薇甘菊侵害的情况进行了多次报道,有关科研单位、职能部门每次都表示要下决心,要想尽一切办法灭杀薇甘菊,但从记者几天的调查来看,深圳受薇甘菊侵害的现状确实令人担忧。郭科长回应称,薇甘菊是世界上十大害草之一,被称为植物杀手,其繁殖速度惊人,目前世界上尚未找到根除的办法。
人工灭杀薇甘菊最好一年4次
据深圳市绿委办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生态学博士介绍,薇甘菊原产于巴西,于1919年在香港首次被发现,1984年首次在深圳被发现,现广泛分布于香港和珠三角地区。目前我国广东省、云南省是薇甘菊受灾最严重的省份,两省每年因薇甘菊造成的生态损失数以亿计。我市又是薇甘菊侵害较重的区域之一。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向记者证实,目前我市各个区,包括各大风景名胜区如七娘山、梧桐山、塘朗山、红树林、内伶丁岛屿、仙湖植物园、深圳水库、梅林水库周边等生态敏感区,都发现了薇甘菊,在全市110万亩森林中,约有9万亩、接近十分之一的森林被薇甘菊侵害。
薇甘菊的生命力极强,在秋冬时温度低于20℃就会进行有性繁殖,其种子相当微小,瘦果黑色,冠毛白色,每籽粒不过0.1毫克,可随风飘移到遥远之地。此外薇甘菊还可进行无性繁殖,其茎节和节间都能生根,每个节的叶腋都可长出一对新枝,形成的新枝一个晚上可以生长10多厘米,一年可以生长1000多米。
“灭杀薇甘菊目前在世界上尚属难题。”郭科长介绍,目前在我市主要使用的灭杀方法有四种。一是化学防处,即用除草剂;二是植树防处。即将被薇甘菊覆盖的次生林换成乔木,森林长得好如原产地巴西,薇甘菊虽然存在但并无发展空间;三是运用“生物武器”。在巴西,当地多种昆虫、螨类和真菌都会“吃”薇甘菊,因此薇甘菊并未成害。我市科研人员发现一种叫田野菟丝子的植物可以抑制薇甘菊生长,同时发现广东土生土长的黄伞枫也可以有效抑制薇甘菊蔓延。四是人工防处。“人工灭杀要真正起作用,每年最好要进行四次,5到7月两次,6到10月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