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度冬油菜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农业部油料专家指导组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今年夏收油菜籽继续增产,并再创历史新高。气象部门预测,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长江流域秋季可能出现低温阴雨,同时前茬水稻收获期推迟,将对油菜适期播栽造成不利影响。为切实抓好油菜防灾减灾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全力夺取明年油菜丰产丰收,农业部油料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研究提出2014/2015年度冬油菜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选用适宜品种,推广高产高效技术模式
各地要结合资源条件、种植制度和生产实际,因地制宜选择“双低三高”(低芥酸低硫甙、高产高效高抗)新品种,配套翻耕直播、开沟撒(直)播、育苗移栽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两熟制地区,采用稻油机械直播、稻油开沟撒播、旱地套播(直播)技术模式的,应选用抗菌核病、耐渍、耐密植、抗倒伏的中熟品种;采用棉田套栽、稻田移栽技术模式的,应选用抗菌核病、抗倒性、个体发育能力强、超高产的中(晚)熟品种。稻稻油三熟制地区,采用直播的,应选用抗菌核病、抗倒性强、耐寒、不早薹早花的早熟品种;采用育苗移栽的,应选用中早熟品种。针对近几年油菜菌核病发生频率高、危害重的趋势,要注重选择对菌核病低感及以上抗性水平的油菜品种,从品种上预防菌核病发生。
二、增加播种密度,抢墒早播保全苗
长江流域冬油菜适期早播、增加密度是实现高产的关键。由于前茬水稻生育期推迟,要做好油菜抢墒、抢早播栽,力争一播全苗。两熟直播油菜,在前茬水稻等作物收获后,一般于9月20日~10月15日,采用机械化联合播种、开沟免耕直播或机耕人工撒播等方式,在土壤墒情适宜时抢墒播种,亩播种量250~300克,亩密度3万株左右。墒情不好时播后灌水一次,确保一播全苗。播期推迟和墒情较差的地块要增加播量20%左右。两熟移栽油菜,最佳育苗期、移栽期分别在9月中旬和10月中旬前后,苗床与本田比1∶6为宜,一般苗床每亩播种量500~600克,移栽时可采用“一穴双株”,确保大田每亩种植密度6000~8000株。稻稻油三熟制早熟油菜,直播的一般在10月下旬晚稻收获后,用机械联合播种、机械开沟直播或少免耕直播等方式抢墒播种,亩播种量300~400克,亩密度4万株以上;育苗移栽的,育苗时间可比中熟油菜品种推迟1周左右,在晚稻收获后及时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