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重点高校向农村倾斜是一种教育补偿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重磅直击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重点高校向农村倾斜是一种教育补偿
发布日期:2014-09-24 08:57:00  浏览次数:19

   

  绘图:刘念

  

  

  熊丙奇

  四川资中人,著名教育学者,博士,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成立于2002年,是以教育公共政策研究为主的民办非营利性组织,开展独立教育研究与政策倡导,借助教育界内外的民间力量共同推动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编者按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尤其对于寒门子弟而言,更寄托着他们改变命运、成就人生的理想。但是,一段时间里,由于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的巨大差距,农村学子在教育尤其是高考中处于越来越劣势的地位,阻碍了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在当前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的背景下,改革如何能够惠及更多农村学生、寒门子弟?如何解读当前实施的一系列向农村倾斜的政策意义?本期《观点》版有请本报记者专访了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主持人:本报记者 吴佩

  嘉宾: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

  1 通过政策倾斜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主持人:今年“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让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近期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也明确提出“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您能否简单地谈一谈,提升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比例,意义在哪里?

  嘉宾:从过去20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来看,我们重点大学,或者说是好学校里农村学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即便是涉农类的重点大学,像中国农业大学,现在农村学生的比例也只有30%。可以说,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农村学生的关注是不够的。从2011年开始,我国推出了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向贫困地区专门增加了上重点大学的名额。2011年,全国重点大学的平均录取水平是8.5%,而贫困地区只有5.8%。可以说,当时的差距是很大的。

  提升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学生上好大学的比例,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基本和普遍的做法。即使是发达国家,也遇到过不发达地区学生上名校比例低的情况,由此政府采取特殊计划加以调整,这实际上是一种教育补偿,弥补之前在教育上的不公平,毕竟乡村、贫困地区接受教育起点低,教育质量也难以与发达地区学生比。在我国,情况就更复杂。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基础教育相对比较薄弱,师资水平低,教育质量差,让农村孩子跟城里孩子在同一张试卷上来竞争,实际上是不公平的。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学生平均高考分数比城市地区学生要低40分,因此,在一本录取阶段,农村学生比例低,更多农村学生只能被二本三本院校录取。二是重点高校的教育资源基本都集中在发达或者沿海地区,比如北京、上海,这些地区的孩子们上重点大学的机会高,而且当地在招生上也会有所倾斜,招生比例也比较高。这就造成了在上重点大学的机会上,地区之间的不公平。

  因此,我们要通过政策倾斜,尽可能地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以此来保证和扩大教育的公平,这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