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火灿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新年度国内棉花需求将有所恢复,国内产需缺口预计在200万吨左右,但国内棉花市场仍具备保持平稳运行的有利条件。
记者了解到,随着我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启动,棉花市场运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将加快探索构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棉花购销新体制——
国内棉花产需有缺口
2013年度,我国国内棉花生产总体稳定,但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纺织增速下滑,棉花需求减少,产需间缺口有所缩小;国际棉花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内外棉价差仍在较高水平;保障棉农利益、稳定纺织发展的压力加大。
为应对这一局面,国家及时启动了临时收储,按每吨20400元的价格累计收储棉花658万吨,占当年棉花总产量的九成以上,有效地保护了棉农利益。同时,通过合理安排投放价格,把握投放数量、节奏和质量结构,弥补了需求缺口,保障了纺织用棉需要;通过合理安排棉花进口,满足了两头在外纺织出口和配棉需要,稳定了纺织生产和出口。
“2013年度,我国国内市场棉价与储备棉投放价格大体相当,棉花市场保持了基本稳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介绍说,进入2014年度,我国国内棉花市场需求有所恢复,棉花产需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根据中国棉花协会调查,今年全国植棉面积6340万亩,比上年下降9.4%,产量在650万吨左右,比上年减少50万吨。其中,长江流域和黄淮海流域受棉花生产成本上升、种棉比较效益下降以及取消临时收储政策等影响,面积下降较多;新疆由于实行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政策,植棉面积保持了基本稳定。
在市场需求方面,新年度棉花价格由市场形成后,预计内外棉价差将缩小,这有利于遏制化纤替代和减少棉纱进口,棉花需求也将有所恢复。预计新年度棉花需求量在850万吨左右,比上年度增加约50万吨。据此测算,新年度国内棉花产需缺口约为20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100万吨左右。
“新年度国内棉花当年产需有缺口,但储备投放和进口安排是可控的,保持国内棉花市场平稳运行具备有利条件。”连维良说,只要妥善处理好新棉销售、储备投放和进口安排之间的关系,保护农民利益与提高纺织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市场形成价格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引导市场棉价在合理区间运行,保持国内棉花供求总量平衡和市场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