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怎样种粮才能“胸有成竹”?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重磅直击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怎样种粮才能“胸有成竹”?
发布日期:2014-12-01 08:44:00  浏览次数:26

  家庭农场主沙财荣分析——

  怎样种粮才能“胸有成竹”?

  本报记者张凤云

  “收成不错,一亩地平均下来有1240多斤。”46岁的沙财荣站在村口一间堆放稻谷的仓库里对记者说,“你看,这是一百多亩的稻谷,加工成大米再卖。剩下250亩的稻谷已经卖掉了,三级混合稻,一块五毛三一斤。”

  沙财荣是江苏省溧阳市别桥镇后周村的一位农民。去年年底,他流转的土地达到400多亩,今年初领回粮食种植家庭农场的认证书,成了村里有名的家庭农场主。

  今年水稻抽穗扬花期自然条件不算好,给溧阳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沙财荣却并没太在意。他说现在种地不像以前了,基本上是“胸有成竹”。——为什么呢?

  “400亩田,一个星期全部收好种好”

  11月29日上午,天阴得厉害,风刮过来很冷。沙财荣袖着手,带着记者来到他去年新流转的地里。眼前的100多亩冬小麦长得正旺。

  “小麦长出来,地里基本没草,我通过机械把除草剂和尿素都放进去了。”沙财荣一边说一边掏出了手机,“这是10月26日拍的。这边收割机收,后边是秸秆粉碎抛撒机;这边是撒肥旋耕,这是我用高速插秧机改装的撒籽机;这边是开沟的机械。400亩田一个星期全部收好种好,没有机械是很难保证的。”

  在后周村,沙财荣属于较早接受新农机的那批人。他说早在2004年,村里大部分农户还在人工插秧的时候,他就因为用了机插秧躲过了一场不小的损失。

  “你知道,我们这里是稻麦两熟的,收小麦的时候就要做秧床。温度一高,小麦上的灰飞虱就会转移到秧苗上,把病菌也带了过来,就是条纹叶枯病,这种病得了就没办法治。机插秧不同,育秧床上要盖一层透气无纺布,虫子就少了安家落户的条件。”沙财荣告诉记者,那年很多家只收了六七百斤稻子,而在正常年份,一亩地能收1000斤。

  2009年初,沙财荣和村里的几个农民合伙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如今社员已经发展到了360名,农机具也从几台发展到了180多(台)套。

  “现在基本都是机械化,种粮食跟以前比吃工少多了。原来一个生产队200个劳力干的活,现在一个人带着三个帮工就能种。”沙财荣乐呵呵地说,“以前村里的劳力基本是出不去的,一年365天做到头,还剩不下几个钱。现在一种一收也就两个月比较忙,其他时间还是比较轻松的。”

  沙财荣告诉记者,除了先进农机的大范围应用,这些年来粮食生产上一个很重要的保障是基础设施的完善。

  “水稻抽穗扬花的时候气温太高了不行,就得想办法降温。我们这里都是用水调节。灌溉条件就显得很重要了。”沙财荣告诉记者,从他的地里往上走2里路就是塘马水库,附近4个镇的饮用水、灌溉水都来自那里。“地里有电灌站,需要水了直接可以打到地里。”

  包括田块的整理,沟渠路的配套,不仅使粮食稳产增产有了基础,还给当地的农事管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原来这里都是小路,大机械进不来的。收了稻子就装在袋子里,人工扛到地头。去年我投了两万块钱修了这条机耕道,现在收下来直接就倒在拖拉机上了,人工费也省了,还少浪费不少粮食,然后直接就上烘干房了。出来都是标准的15.5的水分,放半年都没事。”沙财荣说。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