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富农之路仍漫长 长效机制“作保障”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聚焦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富农之路仍漫长 长效机制“作保障”
发布日期:2013-03-09 17:25:48  浏览次数:22


  近些年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快、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呈现出农业生产综合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成绩——


  农民增收“九连快”


  在多轮驱动下,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9年快速增长,到2012年已达到人均7917元,并且农民收入呈现多元化增长格局


  衡量农民收入是否快速增长有两个参照,一是同期经济发展的增速,二是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只有1978年至1984年和1994年至1996年出现过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的情况。当前,农民收入增速连续3年达两位数以上,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9年的3.33∶1下降到目前的3.10∶1。这些喜人数据表明,国家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的政策初见成效,城乡关系趋于逐步改善和协调。


  近年来,我国蔬菜、水果、肉类等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国家大幅度提高主要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对玉米、大豆等实行临时收储政策。多数省份大幅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农民务工工资随之增长。据统计,2003年至2012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累计超过6万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3.7%提高到19.2%。2002年以来,中央财政农业直接补贴种类不断增加,标准日益提高,2012年四项直接补贴达1668亿元。


  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9年快速增长,从2003年的2622元到2012年的7917元,年均增长587.78元。值得注意的是,农民收入呈现多元化增长格局。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都在持续增长。目前,在农民收入构成中,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的44.6%。工资性收入占43.5%,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增、工资涨,其增长势头强劲,对增收的贡献最大。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长空间也很大。东部地区的一些农民财产性收入占纯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中央提出,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意味着未来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需实际增长7%左右。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张红宇说,应在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基础上明确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目标,比如到2015年使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缩小到2.5至3,到2020年缩小到2至2.5,并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无差别发展目标。围绕这些目标,可以从国家层面制定农民收入增长规划,出台重大政策和改革措施,建立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page]

 


  挑战——


  城乡差距“居高位”


  虽然近3年城乡收入差距有缩小的迹象,但并不能就此断言农民收入超过城镇居民已成趋势,农民增收依然面临较多的困难和挑战


  农民收入的增长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未来增收仍然面临一系列新挑战。


  首先,近年来,国内外经济运行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国内农业生产资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不断攀升,给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增加了变数。农药、种子、化肥、租金、人工、运费,每逢关键农时这6项的涨价都较明显。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我国制造业出口面临挑战,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前景出现新的不确定因素。


  其次,国内农产品收购价格水平整体偏低,农民务农的比较效益依然低下。农业部的统计显示,2011年小麦、水稻、玉米3种粮食每亩净利润分别仅为118元、371元和263元。


  同时,国内部分农产品的区域性、季节性价格波动较大,需求结构和市场价格的变动越来越难以把握,对农民增收形成了压力。2010年的内蒙古土豆滞销,2012年的山东蔬菜滞销……鲜活农产品滞销引发的卖难直接影响到农民辛苦一年的所得。


  再次,务农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的比重在逐渐下降。2012年,家庭经营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44.6%,比2009年下降4.4个百分点,降速年均超过1个百分点。而经验表明,在一定时间内,来自农业内部的收入不应该下降太快。毕竟,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土地还是农民的根,来自农业的收入始终应是重头。


  总体来看,目前城乡收入的绝对差距仍处在历史高位。来自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世界多数国家的城乡收入比为1.5∶1。去年我国农民收入再创佳绩,实现了“九连快”,但城乡收入比还在3∶1以上,不仅高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低点(约1.86∶1),也远高于多数国家的水平。


  更值得注意的是,现有的城乡居民收入统计口径并不一致,农民是计算纯收入,城市居民是计算可支配收入,如果都按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算,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就会更大。

[page]

 


  对策——


  长效机制“作保障”


  今后,我国需要在农民增收的内生动力和外部动力两方面下功夫,建立起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在农业进入高成本时代,农产品的产量增加和价格提高被认为是推动家庭经营收入增长的内生动力。


  务农要有效益就需理顺农产品价格机制。在农业成本提高的前提下,只有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才能提高农业效益。同时,要重视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城乡低收入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可通过对城乡低收入群众给予补助的方式,来确保其生活不受大的影响。


  稳产高产则主要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去年全国100多万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为农民增产增收做出贡献。粮食“九连增”中,单产提高的贡献率为80.5%。要使家庭经营收入保持较高的水平,就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注重提高农业产出率。


  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要在包括农业补贴、社会服务等外部支撑上发力,再添农民增收的外部动力。


  直接补贴再加力,农民增收就会更快一些。2012年,我国农业“四补贴”资金就达1668亿元,比上年增加229亿元,大量真金白银装进了农民口袋。不过,对种粮农民和主产区的扶持力度还可以继续加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吉林松原的调研显示,农民生产一斤粮食获得补贴共0.12元,补贴率只有约10%。针对此,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新增补贴要向主产区倾斜。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通过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方式支持农业发展。不少专家认为,对农业的支持和补贴,在WTO规则允许范围内,一定要用足给够。


  在发展现代农业背景下,全产业链致富更显重要。1200多家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近万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0万多家中小型龙头企业,构成了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队伍。农业龙头企业永业集团董事长吴子申表示,龙头企业帮助农民发展产业化,可以促进产加销、贸工农结合,拓展农业增值空间。但单个农民由于精力有限难以从事加工和流通。今后要加强农业组织化,让农民合作社进入全产业链,企业与合作社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农民才能享受到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增值收益。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