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守住米粉的味蕾记忆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吃在农村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守住米粉的味蕾记忆
发布日期:2018-04-09 09:46:00  浏览次数:21

  在广西岑溪市三堡镇车河村家庭作坊式米粉加工户霍浩全家,一排排的架子上搭着一块块长排状的竹笪,雪白的米粉在阳光的映照下闪闪发亮,空气弥漫着一股股米粉清香沁人心脾。“从1979年开始,我就从事米粉加工,从未间断。”现年已经54岁的霍浩全,15岁那年,他便从父亲手里接过了制作手工米粉的手艺,一直伴随他至今。

  岑溪三堡米粉,是三堡镇生产的一种食用干米粉,尤其是该镇车河村生产的米粉最为出名。早在2000多年前,桂林灵渠建成后,大量北方兵屯岭南。由于这些北方人不习惯南方的米食,当时的人们想出了把大米碾粉做成面条状来食用,这就出现了最早的三堡米粉,这门传统手艺也在车河村一代一代传下来。

  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米粉家庭加工作坊不断增多,鼎盛时期,全村多达60多家,从而赢得了“米粉村”的美誉。但如今只剩下不到20家,而且有4家已经采用了机械化生产。由于采用传统手艺制作,霍浩全一家人一天一般只能做60公斤米,做出来的米粉55公斤左右,每公斤米粉可赚利8元左右,年获利润大约10万元。“一直以来,我家做的手工米粉从不愁销路。”由于霍浩全一直沿用传统工艺制作米粉,几乎每天都有客商或周边的群众自驾车到他家的手工米粉作坊购买,缺货时,客商甚至要打电话提前预订。

  然而,据霍浩全介绍,自己坚持多年的这门传统米粉制作的手艺近年来却日渐式微。虽然用传统方法做出的米粉柔韧耐煮、味道清甜、细滑可口,但整个制作过程费时费力,要经历浸、磨、蒸、晒、压、铡、晾等十几道传统工序,一天要忙10多个小时。由于获利微薄,愿意以传统手工做米粉的村民越来越少。“我估计再过10多年,或许就没人做这种手工米粉了,而这门儿手艺怕也是要失传啦!”霍浩全的四女儿霍津梅说。

  霍浩全表示,如今村中机械化生产线日产米粉可达2000多公斤,用传统手艺制作米粉工序多、出活慢,但传统的味道,始终跟生产线上做出来的味道不一样,很多人也说传统手工做的更好吃,而这也是他们一家人坚持老手艺的动力。

    吴家宁 文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