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辟谣了,草莓为何还大面积滞销?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重磅直击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辟谣了,草莓为何还大面积滞销?
发布日期:2015-05-16 09:27:00  浏览次数:15

  张凤云

  4月26日,有媒体从市场上买了8份草莓,“检测出乙草胺超标”,从而得出草莓“致癌”说,引发了消费者的恐慌。5月1日,本报刊出《“草莓农残超标致癌”,是真的吗?》,报道北京市抽取175个样本均未检出乙草胺。并从“用了乙草胺,草莓苗也会被除掉”等多个方面从逻辑上论证了草莓上检出乙草胺超标不可信。5月2日,《人民日报》也刊发报道表示“吃草莓致癌”不靠谱。随后,各大媒体、网站纷纷跟踪报道。

  按理说,这次“草莓风波”到此就该画上句号了。然而国内草莓市场依然清淡,主产区市场价格暴跌四成以上。5月6日,农产品交易平台“一亩田”披露:辽宁、河北、吉林等七大产地草莓价格,由4月中旬的4~8元跌至1~4元,部分地区的草莓甚至跌到1元以下。仅半个月时间,北京市昌平区6000栋草莓日光温室就损失2600多万元。

  既然主流媒体已经辟谣了,为什么草莓产业还会遭受如此巨大的损失呢?类似的情况并不限于今年的草莓,所谓“膨大剂”西瓜、海南“蕉癌”、“大食蝇”柑橘等等,都是辟谣过后,农民依然还要承受漫长的伤害。原因何在?

  其一,“首因效应”在起作用。人们总是更倾向于相信第一次接触到的信息,而对后来的说法持怀疑态度。同时“首因效应”还具有持久性的特征,在先入为主的偏差认知下,能够强烈并持久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反映在本次草莓事件中,许多消费者选择的是“管住嘴”。

  其二,大部分消费者是抱着“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的心态。草莓作为入口的东西,事关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加之草莓不是生活必需品,在选择吃还是不吃的时候,消费者会异常慎重。

  其三,对于这次草莓事件的受损方而言,第一时间作出恰当的反应是将损失降到最低的重要环节。但是“谣言已经满天飞了,真相还在穿鞋。”要知道,在互联网和自媒体的世界里,几天的时间足以将这一消息固化成绝大多数人根深蒂固的认知。当然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也作出了相应的反应,比如公布抽检结果,农药、植保、质检方面的专家出面论证等。但如何把这样的声音通过更多、更便捷的渠道传递给消费者,还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