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把推动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致富统筹起来,编制和实施全州“三农”发展大规划,为文山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勾画美好蓝图。
大规划从“三农”发展基础、发展条件、效益分析、政策保障等方面,系统进行顶层设计,分为州、县(市)、乡(镇)、村(社区)、自然村五级规划,重点实施考核评价、美丽乡村建设、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发展、经营体制创新、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能力素质提升“八大工程”,将涉及“三农”发展的各项工作落实到村村寨寨。大规划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理念,以绿色引领发展,以环保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美丽文山”。深入开展生态县市、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加快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大力推进改造提升型村庄、拆迁新建型村庄、旧村整治型村庄、特色保护型村庄四大类型村庄建设,着力打造“秀美、富裕、魅力、幸福、活力”的美丽乡村。
在大规划中注重加强农民合作社建设,建立农村新型经营体系。去年,文山州有农民合作社547个,注册资金5.6亿元,实有入社农户5.8万户,带动农户14.3万户。按照“市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围绕建立紧密、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全面建立农村生产经营新机制。以三七、烤烟、辣椒、畜牧等高原特色产业为依托,建立规范的合作示范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文山州各县市在编制大规划的同时,各确定了一个乡镇同步实施试点工作,大力推进规划确定的“八大工程”建设。文山市小街镇通过招商引进康恩贝集团建设10万亩银杏基地,配套建设种植、生产、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丘北县八道哨乡积极实施“三权三证”抵押贷款试点,为试点村寨群众发放养殖业发展贷款,走出了激活农村资源资产的第一步。富宁县剥隘镇努力创新农村经营体系,在移民库区大力发展渔业合作社,为库区移民增产增收开辟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