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采访几位高端定制化旅游的经营者时,发现无论游客还是经营者,都更倾向把目的地设置在海外。而问到为何不选择海南等国内目的地时,很多人都脱口而出:“海南多乱啊,还有香港。”
我们知道,因为盈利模式的不同,高端旅游和大众旅游的资源并无多少重合,他们口中的“乱”大都是来源于对该目的地大众旅游乱象的报道。但是对于目的地来讲,它的大众旅游给游客“乱”的印象既成,那么带来的附带影响,不止是大众旅游的经营,还会附带对该地区高端旅游的伤害。因为游客并不会专业地区分大众旅游和高端旅游,在他们脑海中会将目的地地名和旅游体验挂钩并“符号化”,而带有负面信息的“符号”对目的地旅游业的伤害是广泛的、持续的。
上述经营者表示,一个成熟、成功的旅游城市,一般拥有两种资源,一种是看得见的高星酒店、文化景观等具体的硬件;另一种是以美誉度为基础的知名度即软件。
硬件易得投资建设就成;软件难求,因为美誉度的达成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就。需要城市和地区对于旅游市场的净化作为前提。在这方面,台湾的做法或许值得关注:在对内地开放旅游市场后,通过各种措施限制内地赴台游客的数量,以及成团的品质,甚至对内地赴台旅行团的购物行程安排也有具体限制(这一般是客源地旅行社主管部门的职责)。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考量,一些城市和地区以发展速度换取美誉程度的做法或许值得借鉴。毕竟,发达国家在环境方面“先污染、后治理”已经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旅游城市口碑即便建立起来,也需要经营者小心呵护。有更多大众游客走过看过,才会成为更多高端游客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