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成渝土地流转利弊考 农民以地入股当老板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园林 » 资讯 » 各地动态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成渝土地流转利弊考 农民以地入股当老板
发布日期:2013-03-02 11:25:26  浏览次数:21


  周英是成都锦江区三圣乡的一位普通农民,从1987年高中毕业后,她便开始四处打工。1996年,不甘现状的周英将目光投向还处于发展初期的三圣乡花卉业,她从土地承包流转服务中心租下20亩土地后,建成精英花卉试验示范基地,进行非洲菊、百合花、月季等十多种花卉的品种改良、驯化等试验,当年投资、当年收益。如今,周英已是成都某景观工程实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拥有了一个100亩的花卉种苗基地及现代造园景观。

  在成都锦江区三圣乡,通过土地流转,一大批像周英这样的农民从土地里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要成功,关键在农村;农村面貌要根本变化,关键在土地,显然,成都市认识到了这一点。从此,成渝新经济特区农民手中的土地可望不再只是被“政府征用”,而是可以以入股的形式参与到城市化进程中去,或者以转包、租赁、互换等方式实现对土地承包权的自由交易。土地实现真正流动,受益最大的无疑是农民。

  从农民到老板

  在三圣乡,从农民摇身一变成为老板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三圣乡花香农居“曾家花苑”老板任建华告诉本报记者:“去年年收入在10万元,今年可能在15万元左右。”1996年去沿海地区打工时,任建华根本不敢想象自己会过上今天的好日子。

  2003年,成都市开始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三圣乡因地制宜,开始打造“花香农居”。很快,当地居住环境变得鸟语花香不说,赚钱方式也变了。村民不仅能把土地流转出去收租金,还能开农家乐当小老板。

  在三圣乡,搞农家乐的被称为“花乡农居”一族,搞梅花等种植叫“幸福梅林”、种植蔬菜的叫“江家菜地”、搞荷花种植的叫“荷塘月色”,还有种植菊花的叫“东篱菊园”,这五个主题被称为当地的“五朵金花”。

  “三圣乡,是成都在打造城乡统筹发展出来的典范。”三圣乡街道办一位负责人说。

  土地入股不失地

  在众多城市谋求“新特区”之际,成都从2003年开始备战“统筹城乡”——成都部分地区实行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在保证土地总面积不变、耕地性质不变、粮食产量不变的前提下,把土地流动起来。

  直到2007年,国务院批准在成渝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那时,试验区的农民像城里人一样领工资,工资来源于他们耕作半辈子的土地。

  50岁的老刘是幸福村某农业公司黄瓜园的技术工,上班期间每天有20元工资,加上他每月守夜400元。一月下来,老刘能拿到1000元。“这在没有入股前是难以想象的。”老刘说,年底他还有分红。

  老刘所说的入股,是指在2005年的时候,他用家里的4亩责任田入股村里成立的公司。在自愿的前提下,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公司采取实行“股权+红利+工资”的收入分配方式,给农民年终分红以保障农民收益。这样的做法,在成都市的政府文件中,被称为“土地向规模集中”。

  在村里,像老刘一样的村民不计其数。

  改变来自2003年。2003年10月,成都市委发出《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那时,“城乡统筹”首次被提出来。据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有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市的城乡统筹可以概括为“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老刘所在的村里,土地流转近万亩,各种农业方面的公司七八家,各个规模都不小。

  为了方便农民出租或承租土地,成都市为此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流转服务中心。当然,盘活土地,让土地流转起来是有前提的。按照现有政策规定,在保证土地总面积不变、耕地性质不变、粮食产量不变的前提下,把土地的处置权、使用权、收益权、经营权等分开,允许土地流转起来。

  改革阻力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土地流转了,但是土地的价值并没有被发挥到淋漓尽致。从用途上讲,居民现在手里有两块地。一块承包地,一块宅基地。前者,法律规定,只能用于耕地;后者,也有使用年限。

  “目前,土地所有制是城乡统筹发展的瓶颈。”成都市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肖百治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

  目前,农村最大的资源就是土地,但是,这些土地上的农民没有土地所有权,也没有处置权,农民只能种粮食。

  在城乡统筹上面,成渝与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新区不同,“钱”与“政策”不再直接惠及成渝试验区。国家此前明确鼓励试验区在一些重点领域大胆创新,先行先试。

  与成都一样,近邻重庆也允许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设立公司。

  而今,阻碍城乡均衡发展的“二元结构”桎梏,正在被逐步打破,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民改变了“身份”融入了城镇。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但对地方官员来说,改革的后果是“土地财政收入少了”。

  据报道,2012年4月,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带队的国家城镇化专题调研组完成了对浙江、广东、江西和贵州等8个有代表性省份的调研,但是“户改几乎遭到了所有市长的反对”。

  户改之所以敏感,因为直接与诸多社会福利挂钩。据统计,在一张户口本的背后,共有67项城乡居民“不同等待遇”,包括就业、医疗、教育、社保……

  此外,更深层次的经济原因是,户改会联动土地确权的“地改”,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最重要的预算外财源,在很多地方占财政收入50%以上。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