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才是生活的本色。近年来,乌鲁木齐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引领,以“树上山、水进城、地变绿、煤变气、天变蓝、城变美”为抓手,全力打造美丽首府。
回望乌鲁木齐绿色发展历程,凝聚乌鲁木齐人的绿色梦想。
2013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2014年,荣膺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称号。
因为梦想,所以前行。
如果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乌鲁木齐已达到的生态目标,那么,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无疑就是这座城市决策者对市民的郑重承诺。
“丝路明珠”宜居城
早在两千多年前,乌鲁木齐就是贯穿亚欧大陆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四大文明在这里汇流,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两千多年后,在古准噶尔语中意为“优美的牧场”的“乌鲁木齐”,正如一幅绿色宜居的画卷徐徐展开。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基于自治区党委对乌鲁木齐市城市建设提出的“树上山、水进城、地变绿、煤变气、天变蓝、城变美”的具体要求,乌鲁木齐又一次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站在新起点,扬帆再起航。
市委、市政府行动果断,全力推进荒山绿化、水系改造、园林绿化、老城区改造提升、特色小镇建设等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工程,力争用两至三年的时间,把一座山上有绿、城中有园、园中有水、水中有景的“花园式”城市呈现在各族市民眼前。
在乌鲁木齐有句俗话: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要描绘出这幅美好景象,面前困难重重??要克服水少、土壤贫瘠等不利于绿化的自然因素。
面对困难,乌鲁木齐给出了选择:“多乔木、少种草,多品种、少单一,多色彩、少单调”。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截至2016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24.59 万亩,绿地率37.6%,绿化覆盖率40.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35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5.28%。
从理念到成效,生态文明建设将绿色带进了各族群众的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
铺展绿色新画卷
2018年,乌鲁木齐将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申报工作,到2019年末,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绿化覆盖率达到41%,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力争2020年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诗一般的语言中,描绘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共同的期盼。
2019年,展现在眼前的将是“三季有花、因时换景”的景观效果,除了在春夏秋三季,花香四溢,到了冬季也会因时节的变换,给人一副美轮美奂的冬之韵。
宜种树则种树、宜种花则种花、宜种草则种草??乌鲁木齐生态建设之路遵循自然之道,城市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庭院绿化和林荫停车场建设还将形成错落有致、成景成荫的城市绿色体系。
如果把成效比作绿叶,那么这一串串数字就是绿叶丛中的鲜花。
2017年-2018年将完成造林、增绿、绿地提升改造约26.6万亩。
2017年至2019年,三年时间,乌鲁木齐将完成建成区内19个裸露荒山绿化任务,绿化面积3.2万亩。
到2020年,全市林木种苗育苗面积维持在8万亩,总产苗量1.2 亿株,年出圃苗木2400万株,引进品种40 个,新建良种基地3000亩,良种基地年供良种苗木100万株;到2022年末,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绿化覆盖率达到43%,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为“十四五”期间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奠定基础。
开窗见景,出门见绿。绿色发展厚植首府生态文明优势,我们必须要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坚决贯彻自治区党委关于乌鲁木齐城市建设的具体要求。
实现绿色梦想,需要俯下身,埋头苦干,更需要为实现梦想而不怕困难的毅力和无私付出。
还看今朝
绿色梦想需众人参与
在南方,绿色是个触手可及的期盼。但在干旱缺水的乌鲁木齐,它却是人们的一个久违的梦想。纵然这个梦想实现起来有太多艰难,但乌鲁木齐仍一鼓作气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
而今,这座城市提出了一个更高水平的生态建设目标??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了这个美丽的绿色梦,乌鲁木齐再次吹响了新的号角:“树上山、水进城、地变绿、煤变气、天变蓝、城变美”。
翻看十九大报告,“生态”被提到43处,“绿色”被提到15处,“生态文明”被提到12处,“美丽”被提到8处……生态、绿色、美丽变成了生态文明建设一个追求的目标,乌鲁木齐亦如此。
蓝图催人奋进,使命重于泰山。对乌鲁木齐来说,要实现这个绿色梦想,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它需要生活在这里的各族群众,一代一代努力下去。
唯有这样,一座山上有绿、城中有园、园中有水、水中有景的“花园式”城市才能成为现实。
图说数字
2016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地率37.6%
2019年末,建成区绿地率将达到38%
2022 年末,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
生态文明跨越发展
2013年~2017年,全市新增绿地18.1万亩,新增庭院绿化1.46万亩,封育3万亩,森林抚育11万亩。建设大苗基地3.35万亩。新增“花园式”单位100个,绿化合格单位125个。
林业建设持续向好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公益林管护等林业建设保护工程有序推进。国家级公益林总面积101.57万亩。治理沙化土地27万亩,土地沙化趋势减缓。全市集体林权主体改革确权5.66万亩。
公园绿地建设显成效
2013年~2017年,严格按照新建主干道两侧50米景观带建设绿线控制标准,投资19.92亿元完成9条新建道路绿化建设。在城区主要道路、主要景观节点和重点路段,累计摆放盆花5743.95万盆补绿添彩、增加造型。新建小游园及街旁绿地600个,小水面44块,小绿道15条。
新增燕儿窝自治区级森林公园1处、柴窝堡国家湿地公园1处。新增天山公园、沙依巴克区宝山公园综合性公园2处622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