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B2B网讯 当前正是水产俏市季节,又临近节庆扎堆关口,水产养殖业提前“入春”。据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初步统计,去年全市淡水产品总产量30.1万吨,渔业总产值达到6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2%、 3.9%,其中甲壳类水产产值增幅约10%。
去年,湖州市依托河蟹、虾等甲壳类水产组成的“铁甲军”担当起水产业开路先锋,引领“水军”拼杀市场,最终保障了全市水产业稳中有增,成为去年农民增收一大亮点。
建好基础设施 促进多养多收
“去年水产市场接近全面滑坡,鱼类水产价格下跌平均每公斤2至4元。农民要想增产增收,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多养多收。”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人介绍,多养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增加高标准养殖面积。
去年以来,各级水产技术推广部门以国家现代农业(渔业)示范区建设为载体,积极实施现代渔业提升行动。一方面继续开展老鱼塘改造,全面提升渔业基础设施水平;另一方面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开发区的模式来抓渔业园区建设和管理,累计投入资金10.2亿元,建成面积达到12.5万亩,其中新增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1个、主导产业示范区2个、特色农业精品园3个。全市新增水产养殖面积0.8万亩,其中特种水产养殖面积0.4万亩。
提升农民素质 促进养好增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永远不会过时。”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人表示,面对去年低温冰冻、高温干旱和台风强降雨等自然灾害,农民素质的提升,为夺取高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去年以来,水产技术推广部门一边继续完善“1 1 N”水产产业联盟,一边围绕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了渔业、河蟹等区域性专业服务中心,并尝试技术入股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利益分配新模式。目前全市水产产业联盟共聘请了高校科研单位专家12名、本地农技人员22名,服务经营主体达到139家,引进新品种2个、推广新技术3项,新型稻田养鱼模式等示范推广面积0.6万亩,组织农民开展相关水产技术培训1000余人次。
壮大主体培育 促进卖好增收
“养的多,收得多,最终还看卖得好。”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人说,在占据总量较大份额的鱼类、鳖类市场行情走低情况下,去年我市水产总产值相比前年仍取得稳中有增,归功于经营主体不断壮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甲壳类面积产量价格增长。
近年来,我市水产业把培育新型渔业经营主体作为加快现代渔业发展,促进渔民增收的关键举措来抓。一方面积极鼓励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资参与现代渔业发展,通过项目争取到省以上专项资金3427万元;另一方面强化主体培育和品牌建设,以主体带动推动品牌。去年我市新认定市级以上渔业示范性专业合作社5个,还专门申报了“湖州南太湖毛脚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区域商标,并开设专卖店1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