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B2B网讯 扶持一批有特色的水产企业,不少产品远销海外,有的出口量在全省都数一数二。记者近日从黄岛区滨海街道办获悉,为发展蓝色经济 ,他们鼓励发展深海、高效养殖,在海产品的养殖 、加工、贸易等方面走上了深加工、高科技的路子。以黄岛区生产的赤贝为例,“初加工赤贝出口价格每吨2.2万元,深加工开片之后,价格能达到每吨30万元。”近期,市场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赤贝(三农B2B网原配图)
黄岛区有关部门表示,依靠龙头出口企业的拉动作用,还将鼓励更多的渔民加入到赤贝养殖的产业链条中,为渔民增收创造更稳定更便捷的创业途径。
深加工后涨价十几倍
黄岛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大片的蓝色海域,海产品丰富,从常见的鱼、虾,到价值较高的海参、鲍鱼,还有比较特别的泊里西施舌、赤贝等都有分布。靠海吃海,蓝色海洋给当地渔民也带来了致富、增收的机遇。
“我们本地居民吃的贝类海鲜主要是扇贝、花蛤等,赤贝的话也有不少人喜欢,本地市场也不错。但是更喜欢吃的还要数韩国人、日本人,他们生吃。所以说,赤贝有许多是出口的。达到相应的检验检疫等标准之后,出口实际上能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从事贝类养殖的张先生表示,目前黄岛还没有一条完整的赤贝产业链,出口的主要是经过相对简单的初加工的鲜活贝。“如果能够进行规模化养殖、深加工的话,经济价值将会更高。”
记者了解到,若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养殖、加工、出口产业链的话,将会创造更高的价值。“养了1年的赤贝,投放到本地市场,养殖户每吨能卖1万多元。养到两三年的大贝,合规格、标准之后通过出口能卖到每吨2万多元。而经过深加工开片处理之后,价格就达到了每吨30万元,比活贝高出十几倍。当然加工过程中也要去除贝壳、内脏等部位,总之价值是大大提高的。”李华中告诉记者。
盼有更多养殖户加入
采访过程中,海洋渔业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黄岛目前实际上并没有大规模的赤贝养殖,但是赤贝育苗做得比较好,市场也不错。
“从成活率来看,黄岛赤贝成活率非常高,不出现台风等恶劣天气的情况下,能达到90%~95%。最近几年也正在进行赤贝养殖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做一些实验。”工作人员表示,实际上赤贝在黄岛区是有自然分布的,在灵山岛附近。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赤贝实际上更适合开片生食,营养更加丰富,这样的食用方式更符合日本、韩国人的饮食习惯。
黄岛区有关部门表示,既有出口优势,又有养殖环境,依靠龙头出口企业的拉动作用,还将鼓励更多的渔民加入到赤贝养殖的产业链条中,为渔民增收创造更稳定更便捷的创业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