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中国水产业的“转型财富”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新闻资讯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中国水产业的“转型财富”
发布日期:2012-09-24 09:29:40  浏览次数:14

  20年,说来不长,但足以让一个产业跌宕起伏,兴衰进退。

  20年,大菱鲆突破和创建了引种、养成、工厂化鱼苗和养殖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传统养殖到工业化模式,一步步发展成为年产值超过40亿元的大产业,它所带动的相关产业链也在蓬勃发展。


中国水产业的“转型财富”

  然而,没有经历挫折的成功是微不足道的成功。2006年11月17日,就在大菱鲆产业风生水起、蓬勃发展之时,一则“大菱鲆药物残留严重超标”的报道给了这个行业当头一棒。

  当时,上海媒体报道称,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市场上的大菱鲆样品进行专项抽检,结果全部检出了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硝基呋喃类代谢物,部分样品还检出了孔雀石绿、红霉素等禁用鱼药残留。随着各种负面消息接踵而至,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相继停售大菱鲆,一时间,整个行业阴云密布。

  10天后,农业部通报了对“大菱鲆药物残留”事件的调查处理结果,在养殖过程中违规使用违禁药物的两家日照水产企业和一家烟台水产企业,受到停止销售、监督销毁和罚款等处理。受“药检风波”影响,原本卖到70元/斤高价的大菱鲆一落千丈。“卖7元/斤都没人要。”不少养殖户回忆起这些场景还心有余悸。

  有养殖户对当年这一事件耿耿于怀,他们说,当时国内并没有出台大菱鲆相关检测标准,上海药监局使用的是最高级别的欧盟进出口标准,并且在没有查明问题鱼源头的情况下,对整个山东大菱鲆产业作出片面评判,有失公允。

  时过境迁,孰是孰非已无从评说。但倘若将药残风波置于整个水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则不难看到大菱鲆的沉浮之旅恰是中国水产行业的一个缩影,偶然之中却不无历史之必然。由盛而衰,进而由乱到治,从狂热扩张到理性成熟,大菱鲆所经历的正是眼下一些水产品正在遭遇或可能遭遇的。

  而大菱鲆种苗优化选育、饲料研发推广、疫苗研究试验、病害综合防控、工厂化养殖转型,正是在“药检风波”倒逼之下,有条不紊地展开的。对于尚处在深刻转型期的中国水产业而言,大菱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之路,或许是比40亿元经济产值更为宝贵的伟大财富。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