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B2B网 9月1日,由江苏省农业委员会主办的“生物农业科技净水环保行”活动在无锡启动。将利用3个月的时间,在全省多个城市推广无锡这种利用种植原生态植物治理太湖水取得的技术成果,传播“湖泊原生态修复”理念。
省农科院通报了种植红菱净化水质监测情况,数据表明,项目区红菱的覆盖率达90%以上,蓝藻防治率达88.2%,种养区内湖水水透明度达1米左右。与外湖相比,红菱种养区内总氮从3.77mg/L降至1.43mg/L,降幅为62.1%。
据了解,近两年来,省农委会同无锡市相关单位种植其他水生植物净化太湖水的试验,无锡市本源水生态修复有限公司在省、市有关领导、部门和科研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下,借鉴控制性种养水葫芦的成功经验,努力探索和改进生态种菱模式,项目实施规模逐步扩大,基本掌握了一套抗风浪围栏种菱技术,红菱种植区域总氮指数下降至1.43mg/L,达到Ⅲ类水质标准。
省农委副主任李俊超要求,对照国家和省太湖治理目标,太湖湖体总氮要控制在2mg/L,总氮指数超标问题是当务之急,需要加快控制性种养水生植物步伐,利用生物措施改善太湖水质,为促进太湖水环境根本好转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