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摘要
由NACA (亚太水产养殖中心)主办的,针对新兴的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EMS)/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AHPNS) 突发事件报告会议,于2012年8月9日至10日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此次咨询会议召集了全球87位参与者,包括17位国际虾病专家(来自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中国,西班牙,泰国,英国,美国和越南)、40名政府官员(澳大利亚,孟加拉国,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尼,印度,缅甸,马来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泰国,斯里兰卡,新加坡和越南)和10位私企代表(来自奥特奇公司,拜耳公司,卡吉尔,CP,辉瑞公司,英伟,诺伟司,Pharmaq),15为国际组织官员(OIE, FAO, SEAFDEC, MPEDA, WFC,NACA)和7名泰国和越南的研究生。其中19位专家的演讲分析了疾病的爆发、发展、病理、诊断,并对该问题的应急方法做了交流分享。
咨询会议的目的
1) 汇集全球知名专家、官员和生产家参与了解和讨论正在东南亚发生的对虾养殖疾病问题;
2) 整合多国核心研究资源、交换信息、交流意见,更好的理解肝胰腺坏死综合症并探讨应对方法;
3) 记录目前的疾病状况和各国的研究进展,吸取各国各地区在应对疾病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4) 在处理东南亚未来水产紧急疾病问题上达成共识。

什么是 早期死亡综合症(EMS)/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AHPNS)?
Early Mortality Syndrome早期死亡综合症(EMS)最初的描述是在养成期投苗30天内出现不寻常的高死亡率症状。该定义较为广义,除了失败的管理造成高死亡率外,一些病原例如:WSSV(白斑病毒)、YHV(黄头病毒)和弧菌等也与EMS有关。因此,针对近期在亚洲爆发的对虾养殖新疾病,用EMS来定义可能导致概念混淆。
自2009年来,不明对虾早期死亡疾病席卷亚洲,造成了在投苗以后30天内大规模死亡的惨剧。已经证实被感染的种类包括南美白对虾和斑节对虾,病虾表现出肝胰腺苍白和萎缩,甲壳质地松软,生长缓慢,有时打转游泳,垂死的对虾沉入池底后死亡。组织学检验后发现了对虾呈现肝胰腺坏死,因此给予了这种疾病更为确切的定义,叫“Acute Hepatopancreas Necrosis Syndrome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AHPNS)”。


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AHPNS)的案例分析(参考Don Ligntner 教授的演讲)
这次疾病咨询会议,以未发现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的致病因素(传染病原或毒素)而告终。美国亚历山大大学的著名对虾疾病专家Don Ligntner教授将急性肝胰腺坏死定义为原发性疾病。所谓原发性疾病,可以理解为不明原因的疾病。此外,急性肝胰腺坏死的病理还包括 1)肝胰腺B、F、R和E细胞功能障碍,肝胰腺从中部向四周坏死; 2)肝胰腺细胞核变大,细胞脱落后进入肝胰腺小管腔; 3)最后,血细胞发炎并伴随着弧菌的感染。 在池塘养殖过程中,大家通常使用肉眼观察来鉴定。对此,Ligntner教授也给出了以肉眼观察来诊断疾病的方法:1)病变的肝胰腺结缔组织色素缺失导致白化;2)肝胰腺显著萎缩;3)对虾甲壳质地松软,有时出现空肠现象;4)有时可以在肝胰腺中发现黑斑或黑条纹;5)用拇指和食指很难碾碎肝胰腺;6)严重的情况下,对虾可在投苗10天左右开始死亡;7)垂死状态的对虾可能沉入池底。
AHPNS疾病历史和传播区域 (参考 Disease Adversary)
大约在2009年,AHPNS就开始在中国南部养殖区域扩散并造成很大的损失。2010年,该疾病爆发范围在中国扩大,越南也开始报道了这种问题。2011年,疾病扩散到马来西亚;2012年初,在泰国发现了AHPNS。
中国 早期死亡综合症最早于2009年在海南发现,常常被误认为“偷死”,当时,很多养殖户未引起重视。直至2011年,中国大陆地区的疾病问题才愈发突出。调查报告显示,5龄以上的池塘和盐度高于20ppt的近海区的病害情况尤为严重(Panakorn, S., 2012)。2011年上半年,海南、福建、广东和广西部分地区的死亡损失高达80%。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的南美白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在2010年中期曾有报道,主要疾病发生在彭亨州和柔佛州,当时还没有对该疾病命名。2010年,马来西亚约有11万吨的南美白对虾和斑节对虾产量,但2011年统计结果显示,总产量下降至4.5万吨。2012年1月至5月,总产量仅有2.5万吨(数据来源:Malaysia Shrimp Industry Association)。早期死亡综合症使马来西亚的南美白对虾产量由2010年的8.7万吨减产至6.7万吨(数据来源: Annual Fisheries statistics)。而2012年上半年的2.5万吨产量更是出乎大家的意料!马来西亚的研究人员曾怀疑AHPNS与水质污染和麻痹性贝类毒素有关,但这个假设需要更多的实验和调查予以佐证。
越南 2010年,越南的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发现了该疾病,直到2011年3月,早期死亡综合症被确立并相继报道时,疾病问题已经泛滥(Mooney, 2012)。越南的田刚,坚江,槟知,朔庄,薄寮和金瓯等省份的总计9.8万公顷养殖面积受到该疾病的影响。2011年6月,斑节对虾养殖业遭受空前的损失,其中茶荣省6200公顷养殖面积遭受毁灭性打击,死亡的对虾总数约为3.3亿尾,直接经济损失120亿越盾(合计约380万人民币);朔庄省2万公顷养殖面积受灾,经济损失1.5万亿越盾(约4.7亿人民币)(Mooney, 2012)。2012年1月至3月,AHPNS依然影响着湄公河三角洲和中南部沿海地区的对虾养殖,在越南团队的疾病报告中估计,2012年全年受AHPNS严重影响的面积将在3.9万公顷左右。
泰国 至今为止,泰国大约0.7%的养殖池塘受到EMS的影响,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罗勇,尖竹汶,达叻府,北柳府省)。虽然影响面积不大,但泰国政府、研究人员和对虾养殖协会正在努力开展合作,以减轻疾病带来的困扰。
寻找致病原因 (参考Tim Flegel教授的演讲)
从AHPNS在亚洲,尤其是东南亚的扩散情况上看,导致AHPNS蔓延的很可能是一种病原生物。但是目前为止,从越南和中国收集的对虾样本的组织虑液在人工感染试验中无法证实该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AHPNS的组织病理学显示该疾病症状很可能是中毒,但是在实验室条件下投喂越南提供的样本饲料和测试菊酯(甲壳动物杀虫剂)的实验得出的结论依然无法证实之前的假设。PCR测试结果显示,AHPNS与WSSV(白斑综合症病毒)、THV(黄头病毒)、IMNV(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和TSV(桃拉综合症病毒)无关。
尽管导致AHPNS的原因没有得到确定,但针对疾病的病原和毒素研究不可中断。研究调查需要专注于解决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探索调查所有可能的原因。
探索的途径包括:
1. 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的毒素:
1) 从水质、土壤和底质中探索;
2) 从饲料和饲料成分,微生态制剂成分中探索;
3) 从养殖中使用的新老药品中探索;
2. 新型细菌研究:
1) 应用shotgun sequencing(鸟枪法测序)细菌的rRNA;
2) 噬菌体细菌的相关研究入手;
3. 新未知病毒探索:
1) 同时测试组织过滤和未过滤提取物来确定是否存在病毒的可筛选性;
2) 通过TEM方法检测病虾组织中的病毒粒;
3) 鸟枪测序法检测“病毒提取物”。
Ligntner 教授于今年的7月底和8月初调查了越南几个地区的对虾养殖场。“几乎所有的养殖场都出现了AHPNS问题,但是没有一个有效的缓解措施,一个看似有效的应激措施在另一个地方尝试后不能得到理想中的效果”,教授表示,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将在今年的九月或者十月重新准备一份演讲报告,这份报告将揭示AHPNS的原因及影响;提供面对该疾病时,在种苗场和养殖场两方面的有效处理措施,以帮助养殖户避免和降低疾病损失。(摘抄自《Global Aquaculture Alliance》)
国外知名专家的技术演讲和各国代表的演讲
1) Characterization, Distribution, Impacts and Case Definition 《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的特征、分布、影响以及案例分析》 演讲者:Don Lightner 教授
2)Research Progress on Bacterial and Viral Causes of AHPNS 《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的细菌和病毒研究进展》 演讲者:Tim Flegel 教授
3) Disease Emergence –Why and How 《疾病的发生,为什么?怎么样?》 演讲者 Peter Walker 教授
4) Novel Methods for “Hunting for Ghost Viruses” 《寻找“幽灵病毒”的新方法》 演讲者: Jeff Cowley 博士
5)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What We Know? 《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我们所知道的是什么?》 演讲者: Flavio Corsin 博士
6) Is EMS a Management Problem? 《早期死亡症状是养殖管理问题吗?》 演讲者:Matt Briggs 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