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过度捕捞萎缩珠江近海渔业资源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新闻资讯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过度捕捞萎缩珠江近海渔业资源
发布日期:2015-10-29 00:00:00  浏览次数:21

       过去一周,中华白海豚在广佛水域昙花一现,引发热议。目前中华白海豚仅剩1800余头。

  实际上不仅仅是中华白海豚,随着栖息地被破坏、陆地排污和滥捕,中国近海许多鱼类都在退化。

  无家可归的白海豚

  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珠江口,是我国存有数量最大的中华白海豚群体所在处,目前探测到的中华白海豚约有1800余头。由于中华白海豚活动范围局限于近海,同一种群不作远距离移动,和其他鱼类相比,它们更加容易受人类影响,对珠江口近海水质、环境恶化也感受最深。

  近年来中华白海豚保护区管理局等机构对死亡白海豚的研究表明,其对海水中石油烃的富集已较严重。

  南海水产研究所专家解释,中华白海豚体内石油烃富集,同其栖息水体的石油污染程度有联系。同时相对一般鱼、虾来说,珠江口海豚对石油烃可能有生物放大作用。海豚是肉食性的海洋动物,处在海洋食物链的高端,如果其栖息海域的鱼类、虾类受污染,中华白海豚会更加危险。

  由于水质原因,珠江口渔业资源日益萎缩。广州渔民聚集的九沙尾,一辈子打渔为生的渔民老陈告诉记者,珠江口现在很少能打到价值高的鱼,撒网下去基本上捕上来的都是清道夫等外来物种鱼类,也只有这些对污染水体适应能力强的鱼能在珠江口生存。珠江口昔日常见的棘头梅童鱼、凤鲚、银鲳、白姑鱼、龙头鱼、大黄鱼、狮头鱼等难觅踪影。

  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万焕通今年表示,昔日洄游珠江口的远海鱼虾,近年来洄游量减少。以珠江口鱼虾为食的白海豚食物减少。为了改善白海豚的生存环境,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近年来每年都向珠江口投放多种鱼虾苗。维持中华白海豚的“口粮”。

  过度捕捞威胁渔业

  “海洋污染、过度捕捞,尤其是过度捕捞,已经严重威胁近海渔业可持续发展。”山东海洋大学王亚民教授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中国是世界渔业第一大国,也是世界渔船第一大国。我国海洋捕捞渔船19.42万艘、总吨位651.75万吨、总功率1372万千瓦。海洋鱼类已经无法支撑如此的捕捞。

  海南儋州市海头镇位于北部湾渔场中心,北部湾是昔日中国四大渔场之首。海头镇附近海洋里,礁盘、珊瑚植被林立,吸引了洄游鱼类马鲛鱼、红衫鱼、鲳鱼、带鱼、海狼、刀鱼等几十种,另外,恋礁性鱼类有石斑鱼、火点鱼、腊鱼、细鳞鱼、连尖鱼、鳝鱼、青衣、红斑等100多种也在这片海域繁衍。

  海头镇渔民自古以来都在近海15海里内以流刺网、排钓、笼网或者灯光罩网作业,作业水深3-20米。当地人称为“作小海”。近20年来,大型的底拖网渔船进入这片海域,迅速让富饶的海洋成“不毛之地”。

  海头镇渔业协会会长王玉彪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国家规定“15海里不允许捕鱼”在当地成了空文。监管乏力下,来自广东、广西等地的大拖船为一己私利在海中破坏性滥捕。“不要说国家规定的15海里,10海里、8海里外满是拖网渔船,20年高强度的拖网,海底已经拖成平地,海底珊瑚、石头,海底泥下2-3米深的螺都被拖出来。”

  最近几年,这些外来的底拖网船开始升级:由过去的一艘马力1000匹以上、100-300吨级的单拖船,发展成每艘马力1200匹以上、300吨以上级的双拖网;普通尼龙拖网,也发展成网底加装防刮尼龙布,珊瑚、海藻、石头样样都能拖的石头网、高速网、跳网。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