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拥有“中国金鱼之都”、“中国鳗鲡之都”的称号,是水产养殖业强市,目前该市水产业正在积极推进创新转型升级。
养殖转向生态高效
近年来,福州一批水产养殖企业由粗放式养殖逐步向集约化养殖发展,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以鳗鲡养殖业为例,福州的鳗鲡养殖产量占全国1/4,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过去鳗鲡养殖要依靠“大量换水”的办法,一家大型养殖场一天要换水1500吨左右。而采用新型循环水系统进行养殖,6万尾鳗鲡苗只要25吨水,并且不用换水,节水效果十分显著。开发工厂化智慧型生态养殖系统与传统保温鱼池养殖相比,产量提高了5倍,效益增加了7倍,节约用水约99%,节约用地约78%。
加工向精深发展
近年来,福州市不断优化水产加工经济结构,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精深水产加工品不断涌现。
福清螺旋藻精深加工是一个较好的案例。国内螺旋藻最贵时曾卖到20万元/吨,但是伴随着螺旋藻企业的快速扩张,螺旋藻养殖趋于饱和,价格暴跌至2万元~3万元/吨。
福清新大泽螺旋藻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一般来说,螺旋藻片和螺旋藻粉是初级加工产品,螺旋藻藻蓝蛋白和螺旋藻多糖是精深加工产品,目前多数企业仍在初级加工。螺旋藻片和螺旋藻粉只能卖40元/公斤,而加工成藻蓝蛋白可以卖800元/公斤~1000元/公斤,精加工成螺旋藻多糖则可以卖1200元/公斤~1500元/公斤。
近海向远洋转移
福州从远洋捕捞到境外养殖,开展多国渔业协作。在东盟和西非建立了6个远洋渔业捕捞配套基地、5个境外水产养殖基地,初步形成了集捕捞、运输、加工、养殖、销售于一体的海外渔业发展体系。
李永华 罗燕 林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