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15年,宁夏将渔业技术创新推广作为富裕渔民、繁荣渔业市场、振兴渔业经济的重中之重,全面增强科技创新推广能力,实现从重提高产量增效益向重提高科技创新推广增效益的逐步转变。
在6月9日全区渔业技术创新推广现场观摩会上,宁夏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马新民要求全区以渔业技术创新推广为抓手,抓重点、解难点、创亮点,打造渔业发展新优势。全区渔业工作一要突出科技支撑,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探索研究渔民生产所需和产业发展方式粗放、养殖品种结构单一、设施装备落后等急需的技术难题,为现代渔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二要抢抓水产品市场行情持续向好、渔业企业和养殖户生产积极性提高、区外客商带人带技术带资金来宁投资虾蟹养殖热情高等难得的历史机遇,盯市场、抓改造、扩规模、引技术、挖潜力、增效益,千方百计再造渔业发展的新优势。三要着眼长远谋划,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按照“四个宁夏”建设的战略部署,把渔业生产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打好“生态、绿色、有机”品牌,跳出渔业发展渔业。抓紧研究制定“十三五”渔业发展规划,主动作为,形成各级政府重视渔业,金融机构扶持渔业,涉农企业参与渔业,舆论宣传关注渔业的产业发展联动机制。
近几年来,宁夏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等一批重大渔业科研、推广项目,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该区创建了内陆盐碱水域鱼类养殖模式,平均单产提高20%以上;构建了首张黄河鲶早期生长性状遗传连锁图谱,攻克了黄河鲶仔稚鱼人工配合饲料饲养技术难题,为黄河鲶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以年养殖黄河鲶10000吨计算,黄河鲶产值可达10亿元以上。引进了池塘底排污技术、鱼菜共生等目前国内先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降低了养殖成本,美化了生态环境,提升了水产品质量,池塘单产提高20%,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推广了物联网智能监控、微孔增氧、涌浪机水体循环等现代渔业设备,有效提高了水产养殖生产管理和渔业安全管理水平,有效减少了水产养殖污染,改善了养殖水域生态环境质量,降低了养殖风险,提高了养殖效益。据试验基地测算,使用新装备养鱼,可节本增效20%左右,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实现了节能降耗、绿色环保、增产增收的目标,有力促进现代渔业发展。开展了池塘创高产实验,在引黄灌区各县(区)及自治区农垦农场设置实验点,同步开展池塘主养草鱼、鲫鱼、鮰鱼、鲶鱼、甲鱼、鲢鱼等对照实验。通过对不同地域条件、不同养殖模式、不同装备水平、饲料等不同投入品使用进行横向、纵向对照,总结出适合宁夏不同地区、不同品种池塘养殖的最佳“效益—产量”生产模式,实现常规品种亩效益5000元以上、优特新品种亩效益8000元以上的高效目标,为渔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探索出可行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