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国家加大对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的支持力度,全国累计投入资金近40亿元,放流各类苗种超过1200亿单位。随着增殖放流活动社会影响日益加强,不少地方将每年6月6日作为“放鱼日”、“放鱼节”,举办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和科普实践教育等相关活动。
本报讯(特约记者吴珊珊)6月6日,由农业部组织倡导的全国同步增殖放流活动在全国各地热烈举行。全国共有23个省区市参加了此次活动,当天各地共举办大型增殖放流活动90场,放流水生生物苗种超过10亿单位。
农业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福州联合举行2015年全国同步增殖放流活动(主会场)暨台湾海峡增殖放流活动,共放流大黄鱼、花鲈、黄鳍鲷等重要经济和珍稀濒危生物苗种超过4亿单位。农业部于康震副部长,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志南,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经理武广齐、台湾水产协会理事长沙志一在放流活动仪式上致辞,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赵兴武主持放流活动仪式。
于康震指出,增殖放流是修复水生生物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恢复渔业种群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以及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台湾海峡是两岸渔民共同的传统作业渔场,两岸对海峡渔业资源养护工作高度重视,2014年11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和台湾水产协会签订了《关于冷水性鱼类养殖技术和渔业资源养护合作意向书》,约定双方要加大在台湾海峡的增殖放流力度。此次活动对加强台湾海峡渔业资源养护工作,促进两岸渔业交流合作、增加两岸渔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十二五”以来,国家加大对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的支持力度,全国累计投入资金近40亿元,放流各类苗种超过1200亿单位。随着增殖放流活动社会影响日益加强,不少地方将每年6月6日作为“放鱼日”、“放鱼节”,举办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和科普实践教育等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