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护航中华鲟”在长江沿线启动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新闻资讯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护航中华鲟”在长江沿线启动
发布日期:2015-05-08 00:00:00  浏览次数:26

  放流

  今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在长江沿线启动了“护航中华鲟”行动。4月12日,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在湖北宜昌放流了3000尾中华鲟。这些小鲟们要游上2000公里,历经磨难,大约在今年6月左右到达上海长江口。呆上3个月后,逐渐适应海水环境,然后投入大海怀抱,直到14年后,它们发育成熟了,再洄游到长江繁育下一代。在这些中华鲟当中,有61尾属于“特种部队”—科学家在它们体内植入了声呐标记,沿江站点可定位。

  监测

  此次中华鲟的放流监测将有三个监测点,分别是南京、江阴和靖江。4月24日早上10时多,南京的长江监测点已经接收到首个小鲟“过境”的信息。目前已经有10多尾中华鲟冲过第一个监测点。科学家们为能全方位监测小鲟们在长江里的生活状态,在小鲟体内植入芯片。芯片不但能够很好地“记录”它们所处的水质,还能为它们建档案。小鲟长大后,科学家们也能清楚地知道这只中华鲟的年龄、生日、父母是谁,都到过哪些地方。此外,小鲟身上还装有标签,可以防误捕。

  标记

  目前,宜昌是中华鲟唯一自然产卵场。正常产卵时,每条雌鲟的产卵数量可达30万-120万粒,专家统计,每100万粒卵里,只有3粒能够真正长成鱼。自然环境里繁殖的艰难令中华鲟野生种群濒临灭绝,科学家希望只能寄托在放流的这些鱼身上。科学家追踪中华鲟游动轨迹靠“标记”,一般以植入鱼体体内或体外标志为主。为此,每尾放流中华鲟均进行体内体外“复合标志”,有雷达标志还有骨板标,特别是打在骨板上的电子芯片如同“身份证”。

  姜华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